过去称女孩叫千金小姐的由来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途中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触为礼教和舆论所不容。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吴王调遣劲旅攻入楚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
对这个问题的说明:
没错,“伍子胥报恩”这一说只是网络上众多说法中的一种。但仅凭“宋朝以前民风开放”这一理由就推断其绝对是后人所杜撰的,这未免也太武断了,在我看来是相当不智的。
首先,“民风开放”这一论断就值得商榷。是的,宋朝大兴理学,程朱当道,世风严谨,但并不能说在此之前中国人就是不讲礼,不守规的。事实上,说中国人不守礼节那是没常识。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相当完善了礼教形式,仪礼,礼记,周礼等经典从社会的各个方面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而对于本故事中的知恩图报,更是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倡导的道德操守,也是公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之一。“礼记曲礼上”有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对于为什么女孩叫千金这个问题,网络上的说法确实很多,谁对谁错都很难说,甚至有可能全是错的。但是,各种说法之间也有个谁更可信的差别。我之所以选择“报恩”这一说,一来是因为它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描述也比较详细。(我想后人是不会杜撰出“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这样的句子来吧。)二来这一说也是目前网络上流传最广的,可信度相对较高。相比之下,“褒姒”一说既无确实可信的记录,也应该注意,它只是说明了千金一词的来源,却完全忽略了为什么把女孩称为千金这一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