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的一天,我在英国伯明翰参观过一次莎士比亚外国译本的展览。在
东方国家的译本中,最辉煌、最完整的是日本坪内逍遥的那套全集:剧本之外,还
附有传记、年谱、研究专集等精装烫金数十册,真是洋洋大观。紧挨着的就是中国,
空荡荡的台子上,摆了薄薄的一本《罗密欧与朱丽叶》,译者田汉(说不定还是由
日文转译的),中华书局出版。其实,我记得三十年代末期商务印书馆也零零星星
地出过几个莎剧译本,大概主办者没有找到。总之,那个孤零零的小册子同日本的
全集译本并排摆在一起,就像是在一桌丰盛的筵席旁边放的一碟小菜。还不如一本
不放,真是丢人!而那是在珍珠港事变发生后,中国还是西方的“伟大盟邦”呢。
我至今想起此事,仍记得当时何等狼狈。我赶紧从展览会上溜出,一路在想,一个
国家的国力不仅仅表现在大炮军舰的数目上,也不光看它的国民产值多少。像世界
公认的这样经典名著的翻译情况,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将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浓缩到1904年都柏林一天的生活中。以极为简单的情节和时空跨度,体现最深厚宽广的意识流内涵,覆盖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都有所触及,被评论者称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本“现代派的圣经”。
尤利西斯,即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修斯。乔伊斯以它命名,反映了他的作品在人物,情节和结构上于荷马神话故事的对应关系。乔伊斯认为,在表现对生活和人生的探索方面,《奥德赛》是全部西方文学的源头和基石。小说取名《尤利西斯》表明本书和《奥德赛》一样,也是一部史诗,然而是记录现代人的史诗。 它以借古讽今的手法所要表现的,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全部生活和全部历史:布鲁姆的庸人主义,斯梯芬的虚无主义,莫莉的肉欲主义, 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传统观念沦丧的现代世界里,其实他们都是漂零无依,精神上遭受挫折,充满动乱的人。 这正是当时西方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
乔伊斯在写作《尤利西斯》的技巧上做了许多引人注意的大胆创新。作者运用不同色调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描写不同的人物和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如乔伊斯为了表现莫莉的心里活动,用了很大篇幅写她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意识在自然流动。
《尤利西斯》代表意识流文学的高峰,又是第一部非英雄主义文学的杰作,他为现代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从而无可争辨的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阅读地址: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foreign/youli/you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