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
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又称黄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西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南到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接。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地面坡降很小。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上的沉降带,中生代末期以来不断沉降,并为各大河汇流堆积提供了理想场所。多少年来,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来的大量泥沙,再加上从边缘山地、高原上流出的海河及滦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首先在山前河口一带,形成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冲积扇,且不断延伸扩大。后来,由于黄河的多次改道,当它改道向东北流入渤海时,黄河三角洲迅速向东北伸展,并逐渐与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河流的冲积扇相连接。当它改道向东南流入黄海时,黄河三角洲又迅速向东南伸展,并逐渐在东面与山东丘陵相连,在南部又与淮阳丘陵相接,终于形成了今日的华北平原。黄河含沙量特多,所形成的冲积扇规模最大,地势最高,向东突出,横贯平原中部,它使整个华北平原地势向北、向南、向东微微倾斜。冲积扇的北翼属海河流域,称为海河平原;南翼属黄河流域,称为黄淮平原。高出地面几米的黄河竟成了它们之间的分水岭。
海河平原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境内,又称河北平原。主要由黄河及海河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坡降在万分之一,到沿海低地小到十万分之一以上,地面平坦,一望无际。洼地和泊淀面积宽广,著名的有山东临清西洼地、聊城北洼地、禹城大黄洼地、河北白洋淀、文安洼、运河西的黑龙岗洼地等,夏季不少地面有临时性积水。新中国成立后,对海河进行了治理,开辟多条直通入海的人工减河,加大排洪能力,大大减轻了天津和海河平原的洪水威胁。
黄淮平原 位于河南东部、山东西部、黄河以南及安徽、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北。主要由黄河、淮河下游泥沙冲积而成。地面平坦,仅徐州附近略见小丘。黄淮平原地势向南倾斜,南部由于淮阳丘陵所阻,使淮河主流偏向平原南缘,下游被黄河夺淮的泥沙所堵,壅流积水,形成洪泽湖、高邮湖等大量湖泊。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夏季高温多雨,是我国一个重要农业区,盛产小麦、水稻、棉花、花生、黄麻、烟草等。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以及唐山、保定、邯郸、安阳、新乡、徐州等城市都坐落在华北平原上。
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35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北京、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地下水天然资源为227.4亿立方米/年。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168.3亿立方米/年,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24.2亿立方米/年。
200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12.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78.4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84.2%。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33.6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15.8%。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上为106%,深层地下水为139%。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深层地下水头持续下降,全区深层地下水头低于海平面的范围已达到76732平方千米,占平原区总面积的55%。
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前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圈定了23处应急供水地下水源地,应急供水潜力为10亿立方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