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以前碰到过,这个问题和水龙头的问题很相似,从上到下水柱越来越细。
水一开始是聚集在一起的是因为放在了一个容器内(这谁都知道),而接下来的水分的很散,是由于水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快,而更重要的是每一部分的水并不是“绝对同时落下”的,故势必会造成高度差不断拉大,以致造成“分散”的现象。
而“从上往下看好象都是那个高度”可能是因为“被拉长”的相对速度不是很快的原因吧。
人从高外往低外看,对高度的感知是很不准确的。你最好找个伙伴,一人在楼上倒水,另一人在楼下(最好在倒水高度的一半处)观察。这样,水散开的高度肯定有变化。
至于水为什么散开,这主要是水表面张力和周围水蒸气分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刚倒出去时,水主要受表面张力影响,水聚在一起;当速度增大后,水与空气摩擦生热,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同时,周围水蒸气分压力减小,类似于水沸腾了(并非真的沸腾了),这样,水自然就散开了。
在整个过程中,表面张力减小应该是主要原因。
以上看是否正确,请各位大侠指正。谢谢!
一个棘手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研究
我认为是因为空气压力发生变化引起的,水在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周围的气流速度相对于水也越大,这样在水的水平方向压强减小,最后把水拉了开来。(猜想依据是雨滴下落是呈水平方向鼓,竖直方向扁的扁球状的。就是因为空气压强水平方向减小的原因,当然也是飞机能升入空中的原因)
是水表面张力不足以抵抗水的下落速度和重力加速度对水的作用。
简单的现象,自来水龙头的出水量较小时,你观察在龙头附近水是连续的,落下一段就变水滴了,并且靠近龙头的水拄粗,往下变细,撑不住就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