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突破医疗体制改革困境下达了时间表。
这份长达30页的《意见》在回顾“十五”期间存在的问题时并不避讳地指出“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
《意见》具体评述说,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协调与持续发展机制,医保无法对医院用药发挥制约作用,致使用药不合理,市场竞争无序;同时,在目前医药不分家、处方外放难的情况下,医院药房仍然绝对占据药品消费市场的垄断地位。
去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台的一份报告直言:“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份报告在社会上曾引发极大反响,医改何去何从,是重归政府主导,还是交给市场,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但相关部门一直未有定论。此次《意见》的出台不仅给医改下了时间表,还指出了未来改革的方向。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给出了这样的表述,并提出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解决医疗机构的收入补偿问题”,借此来根本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杨雪婷 北京商报/中国经济网)
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全文)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0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医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环保治理不善、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详情进入……>>
== 相关新闻 ==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撞上“南墙” 缘于哪里失灵?
“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课题组推出2006年《医疗卫生绿皮书》。“绿皮书”认为,中国十年医改确实造成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但是其原因并非如“国研中心”去年的研究所言是推行“市场化”惹的祸,而是政府投入“缺位”、监管“不到位”和功能“越位”造成的。
激辩医改成功与否 众院士要给国务院写医改报告
6月8日,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医疗改革的专题讨论会推迟结束了1个小时。院士们就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医改方向与出路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与探讨。
“医改是以保障人民健康为首要目的,还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还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第一个发言的李连达院士尖锐地指出,看病难、看病贵表面看是医风医德问题,更深层的是体制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