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火危险;不是吃的不能往嘴里塞
为了摸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本市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本市调查的样本量为53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在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工作。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与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37万人,增长8.35%;年平均增加27.4万人,年平均增长1.62%;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24.63%。
二、自然变动
本市常住人口的出生数为12.39万人,出生率为7.04‰;死亡人口为10.7万人,死亡率为6.08‰;本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其中,本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893万人,占总人口的50.22%;女性为885万人,占总人口的49.78%。性别比为100.90(以女性为100)。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88%;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总人口的79.1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总人口的11.94%。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8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we
宝宝太小了,他们还不能轻松地远离那些可能会伤害他们的或可怕的危险状态。宝宝也是天真的,有时他们并不能认识到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宝宝是相信一切的,他们经常不能阻止成人、陌生人或朋友对他们的伤害。所以,您有必要尽可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宝宝认识危险,练习各种各样自我保护的技能。
场景扫描
宝宝端着杯子走向饮水机,他正在努力地压“红色”的水笼头;
宝宝的球掉到了楼梯下面,他正拉着栏杆费力地挪动脚步,想下楼梯;
您把宝宝放在床上,刚转身去厨房给他弄吃的,他就爬到了床边;
宝宝无意中拉开了抽屉,正一拉一抽玩得高兴……
或许您的宝宝曾发生过比这些还要危险的动作,您除了要尽可能地改善生活环境的安全性,还能做什么呢?那就是教宝宝——认识危险!
相关理论
宝宝在自我意识领域方面的发展包括了解安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练习各种各样的自我保护技能。在对宝宝的安全教育方面,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危险存在,可以通过积极的身体体验形式帮助孩子认识;其次,要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应对危险发生时候的处理技巧,包括身体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
要提醒家长注意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结合宝宝的实际生活环境,具体主要包括有:用电安全、易碎物品处理、危险物品处理(刀、剪、化学物品、温度高的物品等)、认知危险事物和危险环境、避免危险性尝试行为、交通安全、健康的交往方式、应对独处和紧急危险等。积极的安全教育将有利于宝宝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尊重自己的身体、更好地和别人交往。
在针对宝宝的安全教育的同时,也提醒家长,宝宝毕竟很小,无论您是否对宝宝进行过安全教育,有的危险孩子是不能应对的。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能尽可能地减少宝宝生活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家长也要掌握一些发生紧急危险或事故的应对技巧,然后才是针对宝宝的安全教育。
游戏篇——认识危险
(1)认识“高”
您故意把孩子放在高约10—15公分的平台上,看孩子的反应。大部分会爬的孩子会马上翻下来,没有特别害怕的表情;然后再把孩子放到90公分高的桌子上,家长在一旁注意保护孩子,看孩子爬在桌子上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孩子是否会爬到桌子的边缘就停止动作。在游戏结束以后,告诉孩子这很“高”,很危险,宝宝不能爬到上面来玩,如果下不来就要喊妈妈。
(2)认识“烫”
用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在杯子里倒入冷、热两种水,让孩子感受不同触觉感受,并告诉孩子“烫”。然后把水壶打开,拉孩子的手放在水壶口上方,让孩子感受热水气,并再次强调“烫”。您还可以用两块毛巾分别浸过冷、热两种水,当把毛巾给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烫”。
用类似的方式,您还可以教宝宝认识“扎手”、“夹手”、“咬人”、“摔跤”等危险信号。
【讲解】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您需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能够判断环境和事物的变化,有没有危险意识同时做出身体的适应性反应。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危险信号概念,建立相应的安全模式,促进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
帮助自己
生活环境中的很多危险因素是可以人为地避免的,比如,您可以把水壶放到宝宝碰不到的地方,那样就可以避免宝宝受到伤害了;但同时,您也限制了宝宝独立性的发展,让宝宝不知道如何帮助自己、保护自己。您一定希望您的宝宝有相当的独立性,但不可能让宝宝面对危险,这个矛盾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宝宝练习各种自我保护技能。
(1)学倒水
您应该给宝宝准备一把小茶壶,提前在里面装上宝宝要喝的水,并把它放在宝宝方便拿的地方。宝宝玩累了、渴了,您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宝宝自己去倒水喝。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您可以适当地帮助宝宝完成,以后就放手让宝宝自己来吧,不要怕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
【讲解】游戏提高了宝宝的自理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宝宝的手眼协调性。
(2)骑马翻跟斗
当宝宝在摇马上骑得高兴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轻推,让宝宝身体猛地朝前方倾斜并翻倒,观察孩子的反应。这个动作是需要您保护的,您的手始终都要拉住宝宝的后背衣服。宝宝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害怕,不可以强迫他,只在偶尔的时候练习。练习的时候要教会宝宝用手支撑地,并慢慢地爬下来。
同样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如何从箱子里爬出来、如何从床上爬下来等。
【讲解】提高宝宝的身体协调性,促进宝宝自我意识发展。
(3)学用剪刀
宝宝很多危险行为的产生,和宝宝想探索新事物是分不开的。与其限制宝宝的探索,不如放手给他尝试,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有了现在的练习,以后就安全多了!
给宝宝儿童安全用剪刀,教宝宝用剪刀剪开纸。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让宝宝学用玩具螺丝刀、夹子等。注意,生活中的这些东西还是尽可能不给宝宝接触到。
【讲解】学用工具提高宝宝使用工具的手技巧,防止宝宝在使用工具时的伤害行为,促进宝宝的自我意识领域的发展。
相关提示
1.随时随地给宝宝灌输安全意识:比如坐自行车的时候要给他带上安全带,过路的时候要等候红灯,什么情况下找警察叔叔、拨打110电话等。尽管孩子自己可能不会做,但需要的是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意识。
2.结合场景或是宝宝正在发生的状态,告诉孩子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应该怎么做的正确方式。
3.家长要养成定期检查环境安全的习惯。
4.帮助宝宝认识安全的时候,要用积极的方式,而不是采取消极的方式。比如,宝宝非常喜欢玩剪刀,与其您把剪刀藏得远远的,不如拿出来指导他玩耍;否则,您不小心让孩子拿到剪刀,他自己就会随便玩了。
5.当宝宝从某种危险环境中脱离以后,您在以后的教养过程中遇到同样的危险场景,您不要用消极的口气吓唬孩子:“您还记得××××吗?”“不准碰!”这样会让孩子变得特别胆小。您要正面提示孩子,给他正确的信息,让孩子懂得远离危险。
致家长的话
除了要呵护好成长每一步,还要教会孩子自己保护自己,自己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