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河不是流水线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国家地理

横断山区一个重要特征是这里的少数民族众多,这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又没有被同化?为什么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数最多、密度最高的省?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找到一种解释。

“这个时候来,高原上草还没绿,那帕海草地上的杜鹃花还没开。你还是6、7月份来吧。” 4月10日,当我们从北京出发去大香格里拉做环行考察时,云南小中甸乡的朋友如

此对我说。我曾经看过夏季那帕海草地的图片,各色野花铺满大地,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草原。

然而,我们还是出发了。因为我们此行毕竟不是为了看风景。

“你们来晚了,桃花、梨花已经谢了,要是早几天,你们就能看到整个村子在一片花海中。”在四川丹巴县甲居藏寨中房主这样对我说。我们坐在他家三楼的晾台上,面对着大渡河河谷。

有意思的是,小中甸和丹巴这两个地方,分别接近香格里拉区的南北两端,南端的没开花,北端的却已经谢了。可见这里的不同寻常。

我们沿着大渡河河谷一路向北去丹巴,路过泸定县时,停车暂留。这里有红军抢渡大渡河时飞夺的泸定铁索桥,这座桥因毛泽东一句诗:“大渡桥横铁索寒”而举世闻名。

街上到处是卖樱桃的妇女,红红的樱桃,装在小小的竹筐里,2元一斤,比北京便宜多了。泸定的气候与成都相仿,但比成都干爽,这里出产各种温带的水果,苹果、梨、桃、杏子、李子等,这个季节只有樱桃上市。这里的气候比较适合汉人居住,因此在大香格里拉地区泸定是惟一的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居住区。

桥上有孩子身穿红军的服装在摄影留念,八角军帽上红色的五角星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我们找到了一家小店吃饭,窗外就是奔腾咆哮的大渡河。

这河水让太平天国的英雄石达开全军覆没。

1935年长征至此的红军,在大渡河西岸飞夺泸定桥进入东岸,占领泸定城,然后向北,翻越夹金山进入川西北草原游牧区,终因不能久留,而继续向黄土高原的陕北进军,在那里建立起根据地,最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红军要夺取泸定桥?从大渡河西岸进入东岸?在大渡河西岸的磨西镇,毛泽东曾在此宿营。为什么红军不从磨西向西北方向,奔今日的康定,这中间有路,但红军选择的是从西岸渡河到东岸,石达开也是如此。

原因是大渡河是一条文化上的汉藏分界线。

我们看一下红军北上长征所走的路线,可以看出这条路线是中国的重要人文地理线,也就是汉民族与西部少数民族的分界线。这条线也是横断山即大香格里拉区的东部边缘线。红军选择了这条路线的原因可能是:一是这条线是汉民族分布的边缘区,也是统治者影响力和军事力量的薄弱区,因此这条线是红军所能选择的最接近汉民族生活区又能避免与国民党主力遭遇的生存线。为什么红军不能在大渡河以西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北上抗日?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就打算向西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根据地,如张国焘曾拿下西部少数民族的重镇甘孜、道孚等县城,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张国焘的西进计划彻底失败了。

为什么西进失败,北上陕北却胜利了?

北上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的正确。但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西进的失败,是因为那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东部的汉民族完全不同,北上的成功在于陕北虽然离红军的根据地湘赣交界处有数千里之遥,但这北南两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却没有本质的区别,是相近的。

陕北与湘赣虽然相距遥远,但南来的红军与陕北的农民在语言文字等文化上是相通的。因为早在公元前221年中国东部就被秦帝国统一了。

为什么中国的东部早在2千多年前就实现了统一,甚至在文化上的统一比这更早就完成了,即汉民族的形成在5千年前就完成了。

为什么中国的东部形成了统一的民族、统一的文化,而横断山区却直至今天还是多民族并存、生活方式迥异的局面?

在横断山区行走,我深深地被这个区域众多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仅仅是藏族就有许多分支,在岷江上游,我们不时地与嘉绒藏族相遇,他们建碉楼,着装偏爱黑色;在平武我们又遇到了白马藏族、康巴藏族、安多藏族、木雅人、鱼通人、扎坝人,虽然他们都属于藏族,但他们的语言、服饰又各不相同;在澜沧江河谷的盐井,我们遇见的竟是纳西族,然而他们与丽江的纳西族已经相去很远,在他们之间又有藏族、彝族分布,在泸沽湖畔,走婚的摩梭人拿出他们的户口本,上面登记的却是蒙古族……

20世纪50年代,国家组织专家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当时确认了全国有56个民族。但中国真的是56个少数民族么?56个民族只是那时的专家的认识水平和工作条件所决定的。后来由于民族识别牵扯到复杂的政治问题,国家不再进行新的民族识别。今天我们在大香格里拉地区考察,看到了许多虽划为一个民族,但语言、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族群。

横断山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像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

为什么横断山区的各个民族能够避免同化,直至今天还能让我们看到他们各自的独特性,尤其令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云南有那么多的少数民族?这和横断山有什么关系吗?

我们考察队中有一位民族学的专家李星星教授,目前他正在研究“彝族大走廊”这个课题。这个概念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这个“藏彝大走廓”的范围大致就是横断山。这里从东向西分布着南北走向的六条大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与它们相间分布的几大山脉:岷山、大相岭、宁静山、云岭、哀牢山、他念他翁山、怒山……,是从远古时代就开始的民族迁移、分化、演变的大通道。

一路上他调查碉楼的分布区域,因为碉楼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分布揭示了某些民族的活动轨迹;他发现在这个区域猪膘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分布在整个走廊,只不过具体的做法各不相同;在道孚鲜水河的亚卓乡巴里村,我们围着火塘与主人谈话,在房梁上就挂着一只像标本一样的黑黑的已经风干了的猪——他们叫臭猪肉。当我们顺着雅砻江南下,在雅砻江下游地区的泸沽湖的格萨村,女主人做饭时,我走进厨房看到3只压得扁平的整条风干了的猪,由于其形状类似乐器琵琶,当地人就叫这为:琵琶猪。这种琵琶猪与鲜水河巴里村的“臭猪肉”做法虽然不同,但都是一种长久保存猪肉的方法。并且都演化成了一种财富的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因此都被称为“猪膘肉文化”。

李教授认为在“藏彝走廊”这个区域普遍存在着石碉文化、猪膘肉文化、女性文化……等“七大文化”特征。他认为这“七大文化”说明了:虽然走廊中的少数民族多种多样,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服饰等,但他们的起源或文化的源头却可能是共同的或是由少数几个族群分化而成的。他认为这个起源的起始点应在青藏高原的某处,在横断山中六条大河的源头地区。

如今人们很难想象青藏高原的北部,即六大河的源头地区,在史前时期曾是文化的发达地区,因为人们是以今天青藏高原的高度和气候来思考的。如果我们退回到8000——10000年前来看青藏高原,那时的青藏高原还没有崛起这么高,气候也比今天温暖湿润许多。

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认为中国5千年来气候越来越趋于变冷,5千年前的年均气温比现今要高2℃左右。

而历史地理学者文焕然先生的研究证明8千年前的气候要比现今温暖,年均温度高出现今5℃左右,并证实青藏高原青海湖一带曾经温暖湿润,水面比现今大出三分之一。

在今天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草原无人区,考古学者曾在不同的几个地点采集到上百件石器,根据这些石器推测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地势变高,气候变得寒冷干燥,湖泊干涸,草原收缩,人类被迫迁出。

这些迁出的人类向东的一部分进入黄河流域,这部分古人类与其他方向进入黄河流域的古人类会合,形成了汉民族的祖先,并逐步同化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人类,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最终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国家统一。

从青藏高原迁出的古人类还有数支操藏缅语系的人群进入了横断山区,并沿着这些被称为“藏彝大走廊”的南北向的大江大山向南迁移,并在迁移过程中逐步散布开来。这些南北向的大江大山到了云南境内忽然由原来的紧密排列变为扫帚一样地分散开来,形成了一些更为分散的山地、河谷、盆地等。如果说沿“藏彝大走廊”迁移的古人类在走廊的北部和中部,由于高山峡谷河流的限制,横向交流较少,被迫沿着南北方向前进的话,那么进入云南境内后,迁移的人就沿着分散开来的通道更为广泛地散布开来,逐步分化成相对独立的拥有独立文化的族群。这就是云南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原因。

当然,云南之所以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密度最高的省(少数民族自治县共有29个之多),不仅仅因为南北向的“藏彝大走廊”的原因,从东南亚北上的族群和东西向迁移的族群在此相汇合,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然而从青藏高原走下来的古人类沿着大走廊迁移,一路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今天横断山与云南境内的大部分少数民族。

这仅仅说明了问题的一面,问题还有另一面,就是为什么沿横断山“藏彝大走廊”迁移的结果是不断地分化,形成由少变多新的族群,而不是生成的少数民族最终被同化?民族的分化和同化,是两个同时进行但方向相反的过程。是分化还是同化?这要看这两者谁的速度快。

我想知道,为什么在横断山的六江并流区是分化为主而不是同化,而在中国的东部黄河、长江流域(这里指中下游地区)则是同化成了主流。早在两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就统一成了一个大国,众多的民族被同化成了汉族;而在横断山区,或者说在藏彝大走廊地区,历史的过程却是相反?

换一种说法就是为什么黄河和长江成了民族的大熔炉,把众多的民族融成一个,而横断山区的六条大河,却成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孵化器,把从青藏高原走下来的几支人群,孵化成了千姿百态的少数民族?这是为什么?

有人将此归结为横断山的横断隔离作用,即大山大河相间排列,山高水急,交通艰难,其他文化难以进入,因此避免了被同化的命运。

依我看这只是问题的表面,因为这仅仅回答了东西方向传播的文化难以进入,即汉文化难以进入的问题,没解答为什么沿着南北方向,甚至一条河的同一个流域也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民族,如雅砻江上游是藏族、下游分布着彝族、纳西族;澜沧江则成了一个少数民族的展览馆:分布着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彝族、回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等;怒江等也是如此。

为什么没有了南北向的大山、河流的阻挡,就在同一条大江内,众多的少数民族没有形成同一的文化,而保持了今天的多样性?

虽然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加以解答,但经过这次考察和研究,我认为从地理学的角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什么早在2千年前就形成了统一民族和文化?我认为从地理的角度看有如下两点原因:

一是河流的流向与地球表面的某一自然带(受纬度控制的水平地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方向一致,自然带的方向是水平的即东西向的,如果河流的方向也是东西向的,那么在这样的流域内就容易形成统一的文化,即使是原来分布着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也会很快被同化。为什么呢?因为同一个自然带内,气温、降雨、光热的条件大致相同(可以不考虑海陆位置或地形等因素)。因此自然环境会比较接近,最早驯化的动植物也会大致相同,生产和生活方式较少差异,即使有差异,也容易改变为一致,就容易形成同一的文化,黄河就是一个例证。二是中国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很大原因在于黄河、长江的流向的一致性,又因为它们彼此相差还并不遥远,它们都流淌在同一个自然带——温带。设想一下,假使黄河与长河的流向相反,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或者成垂直方向等,中国还能形成统一的文化吗?我看很难。

http://cul.book.sina.com.cn/s/2004-07-08/67175.html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