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偏寒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在5-20℃之间):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干燥偏寒天气下,宜少食辣椒、大葱、酒等燥烈食品,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番茄、豆腐、菱角、银耳、鸭肉、梨、柿、青果等,多饮些开水、蜂蜜水
、淡茶、菜汤、豆浆以及水果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干燥寒冷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低于5℃):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橘、柑、荔枝、山楂等。
湿润偏热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在20—30℃):我国许多地方的春季具有这种天气特征,很适宜食用葱、麦、枣、花生等食品。同时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笋、菠菜、芹菜、荠菜等。
湿润高温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高于30℃):这其实就是我国夏季的天气特征。夏季饮食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色泽鲜艳,可适当选择具有鲜味和辛香的食物,但不可太过。(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