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在兩次發作之間的間歇稱為痛風的發作間歇期。而慢性期則病程較長,沒有明顯的發作期和間歇期的界限,關節受累較為廣泛。由於間歇期和慢性期多無劇烈的關節疼痛,所以很多患者在此期內不甚注意飲食控制和維持治療。根據大量臨床資料分析和驗證,在間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療主要是維持血清尿酸值在正常範圍和預防急性發作。預防治療需用秋水仙鹼,可免受急性發作之苦,預防效果可達93%以上。維持正常血清尿酸值則需用促尿酸排泄藥如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馬龍和抑制尿酸生成藥如別嘌呤醇。為保證有效,藥量要足,並終生維持。
(1)使用降低尿酸藥物的時機為:1經飲食控制血尿酸仍大於9mg/dl;2每年急性發作在兩次以上;3有痛風石形成或有腎功能損害者;4在急性期不宜使用降低尿酸藥物,因為會使尿酸進入血液循環,可能會誘發急性關節炎。
(2)治療藥物的選擇:1有關節炎急性發作史而無痛風石和腎結石,腎功能正常,血尿酸增高及24小時血尿酸少於700mg者,選用排尿酸藥如丙磺舒或苯溴馬龍。定期查血尿酸並調整劑量至血尿酸少於387mmol/L(6.5mg/dl)後,維持治療。2有關節炎急性發作史及伴發腎結石、腎功能不全或可見痛風石、血尿酸增高及24小時血尿酸超過700mg者,選用別嘌呤醇,定期查血尿酸並調整劑量至血尿酸少於387mmol/L後維持有效治療量。3在血尿酸明顯升高及痛風石大量沉積的患者可以將排尿酸藥和抑制尿酸生成藥物合併使用,以防止漸進性痛風性併發症。為預防急性關節炎發作,開始時用小量,在7~10天逐漸加量。4 對於經常發作痛風的患者,在每次急性發作之前,可感覺到刺痛的預兆,此時可立即口服秋水仙鹼0.5~1.5mg,常可有效的預防急性痛風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