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艺术教育与实践论坛
邓一江
孟超美
关注艺术普及 期待社会发力 反思教育功利化
为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艺术的推广与发展,3月3日,继“2009年国家大剧院北京青少年艺术周”开幕之后,国家大剧院举办以“青少年艺术教育与实践”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就青少年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方向与模式等进行广泛研讨,力求建立起领导决策、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交流对话的平台。
国家大剧院、教育部、北京市教委、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等近30人参与到此次论坛中。
“北京青少年艺术周”获专业好评
3月2日晚,云集北京市9所中小学金帆艺术团的艺术周开幕式暨舞蹈专场火热上演,媒体和观众都给演出打出“10分”的满分。3日上午,论坛还未开始,与会的领导专家便热烈讨论起来。作为国家大剧院推出的大型青少年公益项目,集艺术表演、交流、理论研讨为一体的“艺术周”,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市教委体美处王军副处长表示,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国家大剧院为青少年提供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展示才艺的机会,感谢大剧院在中央所号召的“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社会行动起来,关心支持青少年的成长”中所做出的富于艺术特质的创造性工作。北京高等教育美育研究会郑小筠会长说,青少年艺术周为青少年提供演出平台,有利于推动全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北京第九中学王一农老师前晚刚带队参与演出,“进入国家最高艺术殿堂,感受美并将美传达给更多人,我们很兴奋。”南开大学合唱团负责人孟超美老师觉得艺术周不仅提供了平台,也让全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艺术教育的发展。
艺术教育工作形势大好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教育部体卫艺司万丽君处长认为,尽管从哲学层面上讲,艺术教育是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依然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青少年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对此深有感触,“艺术教育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有利于提升艺术品味、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艺术境界。”
与会嘉宾都表示,近年来,北京及我国青少年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郑小筠老师回忆到,20年前她到清华大学开始艺术教育工作时,全北京只有几所院校在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工作;20年后,北京90%的高校都在专门进行艺术教育工作。中国音乐学院吴灵芬教授补充到,现在院校艺术教育培养机制更加成熟,如南开大学合唱团为预备团提供观摩机会、天津大学合唱团阶梯式队伍模式等。
关注“普及”工作 期待“社会”发力
北京高等教育美育研究会彭吉象副会长关注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他说“提高”与“普及”应相辅相成。北京中小学美育研究会李铁铮副会长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他表示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普及,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将普及作为重中之重,让学生爱美懂美并主动接受美育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杨立梅教授表示,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并呼吁大家关注农村儿童的精神成长和艺术文化的教育。
李铁铮接着介绍,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教育三结合”,即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结合。过去,教育部门是主力。这次,国家大剧院主动承担青少年美育职责是一个创举,“期待更多公众关注艺术教育”。万丽君处长也表示,艺术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应该由学校和社会各界同力担当。
反思“艺术教育功利化”
充分肯定我国艺术教育发展成果的同时,大家也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予以反思。
李铁铮说,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艺术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功利化”,将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艺术技能、艺术技巧培养,甚至等同于获得奖项,没有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价值观。吴灵芬老师提到,一些艺术比赛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学校为了比赛而比赛,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政绩。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朱建民校长十分赞成多搞展演减少比赛,“一些院校陷入比赛误区,甚至为了获奖采取一些不光彩的举动。”嘉宾们都表示,艺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青少年的审美素养,比赛只是拓展青少年眼界、展示其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