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
靳尚谊
一场汇聚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名家的画展将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张仃、林岗、靳之林、钟涵、詹建俊、闻立鹏、袁运甫、靳尚谊、朱乃正、袁运生、王怀庆、陈丹青12位当今画坛名家。以120余幅画作献礼建国60周年,展现建国以来色彩纷呈的绘画艺术成果。许多画作都是画家私藏,将在此次展览中首次公开亮相。
展览将在3月8日揭幕, 据悉,由于此次展览名家荟萃,展品丰富,是京城不多见的高水平画展,将有多位参展画家和业内专家会到场为展览揭幕。这是国家大剧院自成立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展览,展览将持续到4月6日。观众凭参观票进入大剧院后可免费参观。在参观剧院同时,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接受无处不在的艺术教育。
艺术家简介:
张仃,有着传奇人生经历的艺术家。他早年从事漫画创作,后来赴延安投身革命的洪流,解放后长期担任艺术学院的领导工作。他以开放、自由、进取的学风,在学院现代艺术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张先生的艺术承继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主流精神,在大山水和笔墨意趣中寻求突破。自五十年代起,张先生的水墨写生和融合西方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践,推动了中国水墨画的现代化发展。
林岗,他54年就读于约干逊工作室,是我国最早的美术留苏学生。在林先生眼里,苏联艺术拥有广阔的社会视野,纯熟运用现实主义绘画的创作形式的特点,将对中国社会的艺术进程有正面的意义。后经他几十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他的作品形成含蓄、深刻、直率、烂漫的艺术风格。他近些年来还在不断变法,力图突破已有的陈规,创造他自己的新现实画风。
靳之林,在油画创作领域,他从50年代起就开始探索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油画之间的关系。他的求艺之路和他的生活经历一样传奇,他曾十几年生活在中国最贫困的农村,成为真正了解农业文明社会结构的艺术家。他运用中国毛笔来画油画,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在西方艺术形式中体会中国文化精神审慎的魅力。
钟涵,他是一位极具理论思考和辩证思维能力的画家。他早年参加革命队伍,直接受教于老一辈革命者并深受他们的影响。在后来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境。他的绘画以不断追求绘画背后的意义为特征,来阐述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他的绘画气势壮阔,充溢着祖国泥土的气息和阳光在空气中的透射感。
詹建俊,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实践将西方历史绘画经验与中国现实生活发生直接的、积极的、客观的联系。从57年创作的《起家》,到《狼牙山五壮士》,再到八十年代的《潮》,无不透射着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经典意识的自由表达,为中国油画艺术注入了鲜明的社会意识和强劲的形式语言。
闻立鹏,家学渊源,典型的情感型画家。他以《红烛颂》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体现了激越、强悍、崇高的艺术风格。在简练、单纯、强烈的气息中,发出了时代的强音。他注重在近现代的历史坐标中完善自我,并通过现代教育的方式,向青年人传述历史地、客观地、准确地认知我们社会和文化的现实境遇的重要性。
袁运甫,他是复兴中国公共艺术运动的引领者。因为他的努力,从七十年代后期,形成了以公共艺术形式来介入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艺术现象。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深入研究西方印象主义色彩学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中国艺术传统主观色彩精神的现代性问题,并在后来的彩墨画的实践中,形成了以运用现代色彩学为特征的现代中国彩墨画新面貌。推进了中国水墨画艺术的现代化演进。
靳尚谊,他用艺术家一生的真诚、冷静与执着,去实践通过西方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创作中国式的写实主义油画艺术,并将西方传统油画艺术这样一种特有的文化审美精神准确地传达、讲述给中国社会。他的画风朴实而深刻,文雅而端庄,堪称中国油画在这一领域的经典性成就。
朱乃正,他是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批油画专业毕业生。朱先生博学广闻,是油画家、中国画家,又是书法家,是最具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现代艺术家。他将自己深厚的造型能力和写实基础与中国艺术写意、自由的艺术精神相融合,表现出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的艺术境界和情思。
袁运生,七九年曾因创作首都机场壁画《泼水节》的人体画事件而广受社会关注。他在八十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艺术观点“魂西归来”,即从中原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里获取力量,建立中国自己的造型审美观。他的“云南白描”艺术,成为这一时期通过现代视角,去追寻文明传统精神力量的中国造型观念的代表性作品。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成为复兴中国文化独立精神的艰苦实践者。
王怀庆,视艺术为生命。通过艰苦的创作探索,他选择了另辟蹊径。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对形式主义画风的探索备受争议,但他坚持不懈,在近十几年的创作中,在他追求的形式风格的背后,愈发显现出对中国文化精神内容的自觉追求。其作品在客观上,应运了当代中国社会追寻自身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要求。
陈丹青,他是文革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在八十年代初创作的《西藏组画》,颂扬了人性的光辉和魅力,融入了当时文化启蒙运动的主旋律。他九十年代长期旅居国外,归国后的艺术创作通过对“书”的艺术描绘,表现了以“文化”的方式,去解决现代社会艺术问题的科学方法,成为新一代艺术家的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