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曲艺团
在即将揭幕的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上,来自“白云故乡”的内蒙古民族曲艺团,将引领你进入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之上,聆听那古老而神妙的“五十弦翻塞外声”。
堪称世界上最美音乐之一的蒙古音乐,其最具代表的乃是蒙古族曲艺,它是指在内蒙古地区用蒙古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艺术形式。蒙古族曲艺源于蒙古民族的生活习惯与生产实践,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草原上劳累了一天的牧民,晚间围坐在蒙古包里,一边品着香醇的奶茶,一边听着艺人的说唱,在品茶听书的美好氛围中,牧民们可以褪去一身的疲劳,可谓是一种悠然的享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曲艺形式。
始建于1957年的内蒙古民族曲艺团,是塞外草原上唯一一家担负着挖掘、传承、创新蒙古民族曲艺任务的艺术表演团体,也是全国仅有的四个少数民族曲艺团体之一。建团以来,他们累计行程10万多公里,为边疆地区的广大牧民演出了1800多个曲艺专场,挖掘整理和新创包括蒙古族曲艺8个曲种的190多个曲目。同时,还代表自治区多次完成进京调演献演任务,先后12次参加全国性曲艺赛演和国际赛事,累计获得包括文化奖、牡丹奖和“97蒙古国际幽默艺术节”专项一等奖、最高荣誉奖在内的创作表演奖40多项。曲艺团所上演的曲目被同行誉为“漠南绝唱”,被广大牧民赞为“真正的蒙古包艺术”。199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收入《中国著名艺术表演团体》一书,介绍到海内外。其创作的《马背情韵》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创作银奖。并且在2001年10月23日至2002年1月12日去台湾地区巡回演出187场,展示了内蒙古民族的文化艺术风貌,并博得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他们让台湾同胞充分认识到草原文化的价值所在,并随之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对祖国的归属感。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工作会议上,内蒙古民族曲艺团被正式认定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属国家重点扶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千万不要以为,草原离我们很远,塞北离我们很远,侠客离我们很远,在这个美丽的5月,在美妙的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上,来自塞北的“奇侠”们,将会把草原上最美的音乐献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