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六月十一日电 在今天此间举行的上海电视节“中美影视创作论坛”上,来自中美两国的顶尖级影视剧制片人纷纷使出看家本领来了个大PK,就中美影视制作如何走向世界进行精彩对话。
美国电视剧秘诀在创意
“编剧中心制是美剧风靡的不二法门,美国黄金时段的电视剧都是以编剧为中心制作的”。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功的《功夫熊猫》和《防弹武僧》的编剧伊森-瑞夫在此表示,他认为,中国的电视剧要得到海外观众的认可,一个好的故事首当其冲。伊森-瑞夫介绍说,美国普遍采用的是编剧中心制,以编剧为核心,编剧还常常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及时对剧本进行修正。
《功夫熊猫》的另一编剧Cyrus Voris则把美国观众描述为务实的群体,中国电视剧要打入美国市场要符合他们的胃口,他透露:“家庭剧、伦理剧都是美国观众喜欢的”。
中国制片人自嘲是农民
据介绍,在美国的影视行业,导演、制片和编剧基本上都是各司其职,很少“串岗”“串位”,对于中国很多电视人身兼数职,《绝望主妇》的导演David Warren觉得:“实在是太厉害了。”
曾经制作过优秀中国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胡歌版 李亚鹏版 黄日华版)《半生缘》的中国内地著名制片人马中骏就在现场打趣经常身兼多职的中国内地知名电视人张国立:“他把别人的活都给干了,把一个剧组的钱都给赚了”。张国立更是戏称自己是“就像是农民,辛辛苦苦地耕作,等待收获”。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电视剧正处于发展期,只有日益产业化让农民成为地主,才能制造更多电视剧精品之作。
中为西用全球成趋势
“功夫熊猫充满了奇幻的不可思议的想象,用西方人的价值观和情感来解释中国元素很了不起。”中国内地知名电视人郑晓龙在现场表示了对美国产“熊猫”的赞许,“我们中国人没拍出来,我心里还挺难受。”
《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成功解读,让现场的中国制片们感叹不已。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客观存在,中国影视对西方元素的解释一直没有得到西方观众的认可,而近年来西方影视业对中国的“剖析”逐步深入,让很多中国观众都乐于买票欣赏打上了“美国制造”标签的中国电影。在中国影视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正如郑晓龙所说:“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释读西方元素了,中国影视业才能有根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