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昨日首次在唐山外景地接受记者们的探班。而这座搭建了三个半月、耗资千万的唐山城也第一次进入了记者们的镜头。
影片已经在唐山市拍摄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天,无论是在场的导演冯小刚,还是演员徐帆、张国强,都对唐山人民的大力支持赞不绝口。而两位演员除了要穿一身地道的上世纪70年代服装之外,也要学说一口纯粹的唐山话。这一拍摄地,从外墙到室内的摆设,还有街上群众演员的造型,都仿佛让人穿越到70年代的中国北方。冯小刚导演用俯视的镜头,描绘出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的那个白天,唐山人民安详和谐的生活全景图。
现场四百多个唐山人参与拍摄
一进入探班现场,所有的记者们都感觉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虽然大多数人出生在1980年后,但是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也多少了解到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只见街道上都是青砖建筑,到处悬挂着“毛主席万岁”的标语,有些地方还刻着红五星贴着语录。坐在路边休息的群众演员基本身穿白色衬衣和军绿色的裤子,街上走着驴车,也有卡车和老式的轿车。
据到现场探视导演的华谊老总王中磊介绍,修复这一条街道以及片中主角一家在震前居住的大院,就已经花了将近千万人民币,耗时三个月。除了建筑之外,室内各种小摆设和布置也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天拍摄的一场戏正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当日白天,唐山市区街道上居民们生活娱乐的场景。冯小刚导演采用一个俯视、360度全景以及追踪等镜头,用了四百多个下到五岁上到六十五岁的群众演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全景:有打乒乓球的,有打篮球的,有唱歌的,有晾衣服的……而放暑假的孩子们则在街上追逐打闹或者玩游戏。而特别场景则是7岁的方登(成年后由张静初扮演)与弟弟方达(成年后由李晨扮演)在街上买冰棍,不料却被一个年纪大点的孩子抢走了冰棍,于是胆子比较大的姐姐方登就走上去把抢夺者推倒在地,然后拉着弟弟就跑。这一细节其实也透露出女主角方登从小就是一个特别坚强勇敢的孩子,而弟弟方达则比较老实和懦弱。
导演“地震只有几分钟,但却要拍一个半月”
都说冯小刚导演是一个非常“抠”细节的人,现场所见果真如此。他身上和脸上的白癜风症状越来越明显,仍然穿着最喜欢的颜色鲜艳的运动服戴着棒球帽,只不过脾气比较暴躁,看见道具里出现了现代用品,表现得很生气:“我叫你们每天都要检查一遍道具,出了问题就会穿帮。”
谈到已经在唐山拍摄了一个月,冯小刚表示唐山人民给了剧组很大的支持。以往在外地拍戏要封路,被堵的司机们总要按喇叭来泄愤。但在唐山,只要交警解释是在拍《唐山大地震》,所有的司机都很合作。他还说到有不少曾经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群众在电影里面扮演群众演员,“他们说的那些话,剧本也写不出来”。
而对于大家很关心的地震场面的表现,冯小刚说:“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场景,到最后全部都要在下面搁上设备,把它们震塌。另外还要在棚里面再搭一个景,用一些比较安全的建筑材料表现人被压在下面的场景。还要再配合电脑特效的画面,总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别看在电影里面,地震只有几分钟,但是却要拍上一个半月的时间。”
演员徐帆学说唐山话,张国强学开大卡车
当天的戏只有徐帆和张国强两位主要演员在场,两人在片中扮演一对夫妇——方登和方达的亲生父母。徐帆当天梳两个小辫,穿一身的确良的衬衣和裙子,相当纯朴;而张国强则有些邋遢,穿一件白色背心,一双塑料凉鞋。两人都是70年代人民的典型写照。
除了在外形上要像70年代人之外,两位演员都要学习一些“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70年代唐山人。徐帆要学唐山话,她表示这对她来说显得有点困难:“我曾经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面说保定话,当时大家就说我一走音就变唐山话。现在说唐山话,大家又说我一走音就变成保定话……我就老在这两者之间跑。”不过她说好在自己有一个贴身语言老师,时刻会提醒自己说纯粹的唐山市区话,“但唐山市十公里以外的话,你们就别要求我了。”
而作为“老公”的张国强虽然不用说唐山话,但是却要开那个年代的古董大卡车,这让他恐惧得“全身发抖”。“还好,我在片里主要说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唐山话会说一两个词就行了。不过那卡车,挡位就好像招财猫的手一样,开起来很恐怖。”说到他的造型,张国强特意秀了一下自己脚上的鞋,说这恐怕已经是全国唯一的一双,而且两只还是不同号的。
内参挖冯小刚一亿不够?
有老板愿意给更多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之外,记者也特意向冯小刚求证前段时间英皇愿出一亿挖他过档的传闻。虽然这一传闻不久前已经有华谊老总王中磊出来辟谣了,但大家还是想听一下冯小刚自己的说法。现场问题提出之后,王中磊一度想以“时间到了”为借口,阻止冯小刚回答,但是导演自己反而坚持回答这个问题。
“我没听过这话,但找我的老板确实特别多,也有价格比这个还高的。就在前两天还有一位老板打电话和我谈,出的价比报纸上说的还要高。但我不太可能离开,我和华谊一块儿做事这么多年……当然,我要感谢这些老板们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