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略有天赋但未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在媒体和大众引导下被推上舞台。大众娱乐企业的专业素养保证她一时间成为耀眼的明星。争论、欢呼与高收视率中,这个普通人成名也饱受压力甚至摧残。整个社会沉痛反省选秀的得失,同时准备推出下一个选秀明星——这是英国苏珊大妈的成名史。
选秀这种节目,最早出现在欧美的电台,1950年代出现在电视节目。大致就是商业媒体搞个平台,然后各路人马上来争献才艺,大众投票决出胜负,当然专业评委和所谓嘉宾也要登场。选秀是媒体与大众互动的一种产品,为推广产品追求商业效应自然要层出怪招。这种怪招从满嘴胡说八道的毒舌评委,到当场砸台的跳脚嘉宾无奇不有,47岁的苏姗大妈胜出挺平常。
现在国内的快女(论坛)比赛以及一些类似的节目,在商业操作和收益上相当成功。从海选到十强,欧美选秀的操作程序,很多被中国电视人直接拿来了。这种节目,该认真的地方认真,该娱乐的地方娱乐,既不必太当回事,也不要不当回事。
47岁的苏珊大妈是一个经历坎坷的英国人,此生最辉煌时刻就是站在选秀的舞台上。她参加的节目是本年度的英国金牌选秀电视节目《英国达人》。对于这个一夜成名的大妈来说,最动人的“剧情”不是她的歌喉震场,而是她在巨大的竞技压力下去看心理医生,全英国的媒体还争相报道。
回到快女,社会的争议本身就是这种节目追求的目标之一。曾哥春哥不男不女的外形,是一种很能争取市场的中性,也是精心的打造。把一个女孩子打扮成女孩儿是简单任务,把一个女孩子收拾得饱受争议又不伤大雅,需要高超的包装。
快女这桩事儿,正人君子也不要骂。娱乐是一种必需的市场产品,指责观众无聊,或者说中国电视人胡闹都没有意义。选秀这种节目,无论中外都是商业歌手出新人、快出名的捷径,从流行音乐角度无可厚非。2001年美国福克斯公司推出的《美国偶像》,本身是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的榜首,也是新人辈出的地方。
选秀节目是商业化的,但其卖点绝非全靠骗人。很多人看着苏珊大妈真情演唱,看一回感动一回。粉丝们为自己的偶像成败痛不欲生,那是他们没有更多的快乐渠道。■李牧(旅加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