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cimg2.163.com/cnews/2007/4/5/20070405090651bc247.jpg');}" alt="" src="http://cimg2.163.com/cnews/2007/4/5/20070405090651bc247.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图注:最早动物休眠卵化石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昨天宣布:以该所尹磊明为首的科学家小组在早期胚胎化石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休眠卵化石。该成果将已知动物起源时间提早到6.3亿年前,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并以论文的形式在4月5日刚刚出版的国际著名刊物《自然》上发表。
尹磊明研究员介绍说,实验证明,动物胚胎能够保存为化石。在此之前,我国学者在贵州瓮安发现了距今5.8亿年前的“小春虫”、“磷酸盐化动物胚胎化石”等,认为它们是地球上最早的动物化石,引起全球古生物学界广泛关注。 但是,2006年,美国学者拜雷提出质疑,认为上述化石与非洲发现的巨大氧化硫细菌类似,因此是植物而非动物。
如何才能找到有力的证据回应国外学者的质疑?以尹磊明为首的科学家小组在三峡地区的宜昌晓峰河开展研究,经过千淘万洗,最后从600余个薄片中获得了大量“原汁原味”保存的“奇特”化石。从外观上看,这些化石拥有一层圆柱状的“突起”,像戴着一圈华丽的花冠。尹磊明说,这些化石与现在的节肢动物含早期卵裂的胚胎很相似,并且是处于“休眠期”的卵囊胞。
可能因为当时外界气候条件或酷热或严寒,为了“自我保护”求得生存,这些卵细胞像动物冬眠一样把自己暂时“雪藏”起来,外壁加厚,长出花冠样的装饰物以利于在水中漂浮,等到“春暖花开”再重获新生。
尹磊明等新发现的动物休眠卵,不但证明了中国学者的早期研究成果就是动物化石,反驳了国外学者将之混同于植物的质疑,而且为人类研究地球生命起源乃至感知自己的来龙去脉提供了全新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