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影的冰与火
在3D立体电影一古脑的轰炸中,中国电影界也不落人后地介入到这个热门领域,观众却给了他们截然相反的冷漠态度
本刊记者/唐磊
2009年被电影界称为“3D立体电影元年”。
但它的含义并不是如许多媒体报道的,因为扎堆的需要“戴眼镜”观看的立体电影的出现,而是指,所有人都在期待的卡梅隆执导的《化身》将要在12月上映。
虽然首部运用3D立体电影摄影机拍摄的《地心游记》,在去年已经让人体会了3D立体电影全新的拍摄方法,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它并没有将技术用到极致,因为正是“技术狂人”卡梅隆,和他的伙伴研制出了能直接拍3D立体电影的摄像机以及一系列设备。大家都相信“原创者”卡梅隆会把这套设备用得更完美,这个12年前制造了《泰坦尼克号》票房神话的导演,将成为3D立体的一个标杆,在美学和技术层面再次推动电影行业的进步。
事实上,不仅是《地心游记》,中国电影人也已经在《化身》之前利用这个神奇的摄影机拍出了国产的3D立体电影。就在皮克斯的3D立体动画《飞屋环游记》和福克斯的《冰河世纪3》刚下档期时,国内第一部数字3D立体电影《乐火男孩》悄然上映了。
可在众多热闹的3D立体(动画)电影之中,这个“中国首部”却是悄悄地来了,正如它同样悄悄地走。
何以在如此3D热潮之中遭遇这般冷遇?《乐火男孩》的经验,或许给更多正在或准备投入3D立体电影的中国影人提供了一个参照,也映照出了中国3D立体电影路之漫漫。
国产3D立体电影的“”境
李程早就希望做一部中国的歌舞片,类似美国的《歌舞青春》,又区别于《如果·爱》的舞台剧表现形式,回归现实生活。《乐火男孩》就是这样一部歌舞青春片,由快男(Q吧)、超女一拨选秀明星主演,以歌舞的形式讲述友情、爱情、梦想。
在2007年的一趟美国之行后,李程买回了3D立体拍摄设备,2008年热映的首部3D立体电影《地心游记》,让李程的原计划发生了偏轨。
这部被认为是充分发挥了3D立体特点的影片,视觉冲击远胜《冰河世纪3》和《飞屋环游记》,2008年10月1日~12月24日,《地心游记》在中国近100块3D立体银幕上卖了6000多万元票房。
3D立体电影的新鲜感,高票价带来的高回报,而且因片源稀缺获得的长档期放映,李程都看在眼里。
“我当时就想拍一个3D立体电影,但拍什么?这类电影需要有感官刺激的画面,而且还要我们能控制得了的,一上来就弄美国式的还不行。” 该片出品人、深圳市龙腾艺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程的办公室内摆着许多海报,除了自己公司出的电影外,其他都是在国内上映过的好莱坞3D立体(动画)电影。
没把握、投入大,权衡之后,他最终决定把原计划的歌舞青春片《乐火男孩》拍成3D立体。
导演、摄影师、后期等工作人员都是从香港请来的,因为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曾到美国学过3D立体电影制作,并实拍了很多5分钟的短片,但此前从没拍过整部的3D立体电影。让李程有信心的是,这些“新人”不抗拒新技术。
拍摄的道理,他们都清楚,“这次拍摄跟传统拍电影的手法不一样,感官刺激的镜头怎么设计运用——体现3D立体的特点是重点。”可是具体该怎么实现,怎么通过情节和镜头表现却如瞎子摸象,李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实在拍的过程中就发现,有一定的问题。很多变化当时实施不了!而且歌舞片中感官刺激强的镜头就少。”
摄制组也想出如片头用动画的方式来充实3D立体的效果,确实,当乐火仔(片中的外星人)飞行时,能让观众感觉它就飘在自己面前。《电影世界》副主编徐元也认同,“片中的一些镜头立体感还是挺强的。”
可是有《地心游记》《冰河世纪3》等片在前,宣传重点放在“3D立体”的《乐火男孩》,根本无法吸引国内观众。一位电影院经理也对《中国新闻周刊》直言说:“我不看好它的票房。国产3D立体,又是都市时尚题材,不可能火。观众花一百块钱来看3D立体,就是要看感官刺激的效果。”
乐火仔(片中的外星人)的脸被设计成“”形。8月25日上映的《乐火男孩》几天后就陷入窘境,各大影院安排的放映时间常是中午或下午较早的冷清时段。不到20天,很多电影院就陆续撤下了《乐火男孩》,不再安排放映。这部“中国首部数字3D立体电影”、2009年中国暑期档唯一一部真人实景3D立体影片,却也成为了唯一一部不受欢迎的3D立体电影。
单从歌舞青春片评定,作为国产影片《乐火男孩》并不算是糟糕的,可戴上“3D立体”的帽子后,《乐火男孩》的票价高达百元,很大程度限制了快男超女的年轻粉丝入场观看;而在国内只有340块银幕能放映3D立体电影,且都集中在大城市,很多地方影院都无法放映。
“现在全国票房只有几百万。”出品人李程没有透露具体票房数字,反思之后,他承认了自己策略的失误,“我感觉,如果当时不推‘3D’,只做‘歌舞青春片’的概念,票房应该会更好。起码大量的粉丝能进去看,电影院打折30元就进去了。”现在公司正在制作《乐火男孩》的2D版本,争取能在更多的地方级影院放映。
而2009年夏天,《冰河世纪3》在中国院线330块3D银幕上收入达到了1.4亿元票房,放映首周5天,票房已超过《冰河世纪2》在中国的总票房。随后上映的《飞屋环游记》成绩同样不俗。
时代推动3D立体急进
其实,好莱坞引领的3D立体电影的风潮,不是在现在,而是兴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电视机的普及威胁到了媒介老大电影,电影院的票房收入遭到重创。电影界想方设法和黑白电视机竞争。
立体电影出现了。
它用两台摄影机对拍,放映时由两台放映机同时投影,观众戴上双色滤镜就能从银幕上看出立体影像效果。1952年《非洲历险记》和恐怖片《恐怖蜡像馆》都因此风靡一时。1969年的情色片《The Steward esses》更以10万美元的制作收回了250万美元。
这种戴红绿眼镜看电影的方式一直沿用到现在。但这种方法拍摄的3D立体电影立体感不好,偏色得厉害。
两台放映机,两个放映员,加上备用放映机等等,那个时代的3D立体电影增加了影院成本,而且两机有时无法完全同步放映,影片根本无法观看。粗糙技术下的3D立体电影很快就被当时的宽银幕电影打败。
到了上世纪80年代,IMAX公司开发了自己的立体电影。原理和现在的数字电影接近,但介质还是胶片。
电影虽是文化产品,但一直都是技术驱动。随着数字电影技术兴起,3D立体电影回归,它被认为是好莱坞自推出彩色电影后的另一次里程碑。卡梅隆找人设计出“实境摄影系统”,2003年拍出3D纪录电影《深渊幽灵》,引起轰动。
2004年,好莱坞动画片也开始尝试3D立体化。由计算机制作的三维动画在立体影像制作上相对简单,只需在计算机设计好的场景里增加另一虚拟机位,同时渲染出两组图像序列。
《极地特快》率先做了实验。当年全美国3581家影院放映2D版本,另66家IMAX影院放3D立体版本,结果IMAX影院票房占了总票房的25%。
再次流行的数字3D立体电影是新鲜的,在美国也一样,他们也在不断地改造影院以达到放映标准。
近一两年,REAL D 开发出了单机成像,影院通过改造数字放映机即可放映3D电影。目前的3D立体电影多会制作IMAX 3D和REAL D 3D两个版本在IMAX影院和普通影院放映。
“做《地心游记》之前,大家都是未知的。很多院线都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引进几个银幕看效果。”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部副总经理陈洪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担心(跟进的)片源,不知道除了《地心游记》,其他3D立体影片哪个能上。虽然当时说2009年会有更多的指标,但政策风险是存在的,而且我们认为这风险最大。但电影局还是支持的,在3D立体电影这点和世界比较同步。”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3D立体电影市场。《地心游记》的成功和今夏3D潮带动,让许多影院都在加紧改造自己的数字银幕,使其达到3D放映要求。数字放映厅改成3D并不麻烦,只要更换一些设备,如数字服务器、投影镜头、观众眼镜等等,每个影厅的总花费约在二三十万元。国家对影院数字化的推动,也为3D立体放映提供了便利。
3D立体已成为风潮
今年上半年3D立体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已突破两亿元。
更多3D立体电影将因市场的蓬勃,势不可挡地汹涌而来。
真人参演的《丁丁历险记》《死神来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也都将推出3D版,至于更容易实现立体的动画片也几乎无一不用3D立体。
今后,这种影片制作方法必将越来越多应用在适合的类型片中。在电影圈里公认最容易通过3D立体出效果的是“暴力”“情色”,也就是感官刺激越强的3D立体情节越好表现,比如打斗、追逐等等。像早年香港影院午夜场放三级片时,一碰到特别情节便有人喊:“来了来了”,大家就爬起来戴上眼镜。
中国电影人似乎也纷纷摩拳擦掌地向3D立体电影进发。
9月29日,国产3D立体动画《齐天大圣前传》《麋鹿王》同时上映,两者都打出“首部国产3D动画片”的旗号,随之而来的国产3D立体电影也纷至沓来,《花木兰》《唐山大地震》《堂吉诃德》等都将会制作3D立体版本。
在出品人李程看来,《乐火男孩》是为自己下一部3D立体电影“做实验”。如今,他正为年底开拍的一部功夫片的3D立体电影做准备。李程认为这次的题材符合3D立体特点,他们还将请知名演员,也会加大投入。
其实硬件从来都不是国产电影的问题。《乐火男孩》出品人李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这套被公认为目前最先进的、专门为拍摄3D立体电影而研制的设备,是李程花了2000万人民币,在美国参加一个电影市场交流时买下的。那时他对参展的这套设备产生了兴趣,次日到该公司,看到制作完成的U2乐队音乐会立体版,觉得“很震撼,非常好”,于是将包括摄影机、专业轨道、后期软件等等一整套买回了国。
“虽然其他方面差距很大,但掌握3D立体新技术是一个我们尽快赶上国际电影的一个机会。”李程认为。“我们用的机器和卡梅隆是一样的。”
可如何运用这个新的设备和技术,却不是一日之功。据业内统计,中国内地现有两台拍摄真人实景的3D立体设备,但掌握技术的人几乎没有。曾有剧组开机拍摄3D立体电影,但建组不到一周就解散了,因为无人会用新设备。
“影院容易武装起来。但国内制作研究3D电影又多少年呢?卡梅隆研究了多少年?将来不可能让观众都看国外的3D。”“做3D,还要看题材、投入。希望国内3D也不要匆忙上阵,给国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以后听到好莱坞3D和国产3D,生理反应都不一样。” 一位院线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斯皮尔伯格早在2005年已开始研发3D立体电影专利技术,那是一种不用戴眼镜就能看的3D立体电影。卢卡斯也准备把《星球大战》3D立体化后重新发行。
其实,留给中国影人积累经验和学习的时间,比想象的还短。 ★
(感谢《电影世界》徐元对本文提供重要帮助)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