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的车墩影视基地有独特的老上海资源,今年还将扩建。图/CFP
尽管不在电影制作环节事事亲力亲为,但上影集团的资产运营策略是成功的。《赤壁》、《风声》、《建国大夜》等炙手可热的影片都有他们一份。2008年,上影集团以利润2.16亿元、主营收入15.18亿元的成绩,超过中影,成为业界No.1。
最近,上影集团也度过了自己60周年的生日。上影总裁任仲伦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到了他们“不声不响”、“不称霸”的发展策略。他曾做过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和《文汇电影时报》总编,是电影产业中典型的书生老总。与许多上海人一样,任仲伦话里总是透着谨慎,但聊开了偶尔又能露出知识分子的直率。
投资 好的项目不一定由我开发
新京报:今年上影集团主导的电影里,主旋律电影比例较大,商业片却很少,这是为什么?
任仲伦:其实这是大家的误解,上影集团形成的是“三足鼎立”的制片结构。主旋律影片体现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是我们追求的,但我们也拍有商业影响的影片,比如《锦衣卫》、《新少林寺》、《机器侠》等。事实上,我们拍摄献礼影片也包含经济价值,《高考1977》发了3000万,基本上有微利。我们也鼓励艺术探索,比如贾樟柯的最近几部电影都是我们投的。从集团角度来讲,希望我们的制片路线能完整一点,尽可能有各种风格。
新京报:现在电影民营资本崛起很厉害,从统计来看,很多项目都是民营公司发起,上影集团参与投资,你们的原创项目似乎很少。
任仲伦:《风声》是我们和华谊兄弟合作,但《风声》小说最开始是我们买下的。原创方式有很多,刚好他们旗下演员有档期,我们就可展开合作。
以前是我们养一帮演员、导演,但你看国际上大的电影公司,导演和演员属于各自的工会,有一帮制片人去寻找和开发项目、购买版权。2003年我到环球公司拜访,他们投资了30部影片,只有8部是他们自主开发的,20多部他们只管投资。现在我们的想法是,好的项目不一定是我来开发,你可以来找我投资。相反,我原创的好项目,也可以去融资。《赤壁》也是张家振找到了中影集团嘛。就看谁来操盘。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上影集团现在的主要精力是投资,而不是制作?
任仲伦:上影要做产业集团,既包括制作也包括投资。其实中影的大片也有很多不是它开发的,《赤壁》国内最大投资方是上影集团的3500万,中影的比例是少于我们的。美国电影投融资都是多元化,我们难道要恢复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样子吗?国家分配我们20个任务,我组织50个编剧编50个剧本,一半成功一半失败。找20个导演去拍,还要成立演员剧团?不能这样做了。我们看中的是制作主导权和主销权,最重要的是版权的控制。
任仲伦:国内最缺乏好的制作人
新京报:这几年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票房数字越来越高,你曾经做过电影媒体人,你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前景?
任仲伦:前途当然是乐观的,因为前几年基数太低了。我们电影票房才43个亿,日本、韩国都超过100个亿了。韩国才3000万人口,我们13亿人口,城市人口也将近7亿。现在90%的票房来自20个大城市,300多个地级市、3000个县级市都有城市化趋势,影院应该向那里拓展,我们是4000块银幕,美国40000块,我们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同时也要意识到,电影票房不是唯一的,我们还要看重版权价值。在美国版权是70年,我们也有50年。
前一阵我在南京开文化体制改革会,会上他们提出“多媒体、多形式的销售终端”口号,现在各省市都在整合有线网络,这个需求是巨大的。江苏有线购买了800多部影视剧版权,浙江方面购买了100万分钟影视剧版权。我们要好好经营手上的影视版权,让它在版权保护期内不断产生效益。像《可爱的中国》、《东京审判》这种电影就可不断地被用到,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就可以看这种影片。每个产品承担的价值不一样,实现价值的渠道也是不一样的。
新京报:你觉得中国电影现在缺少什么?
任仲伦:我们最缺一帮强大的制片人,去开发、寻找项目。
现在国内制片人碰到我一般会这样讲:这个题材好、剧本不错,主创人员也不错,其他话没了。但美国制片人找到我,给我的第一份材料会是他近五年制作的影片是什么,分别投资多少、票房多少。第二份材料,他告诉我能找到的演员和导演是谁,这个导演近五年拍摄的影片是什么,投资多少、票房多少。第三份材料,他告诉我已经拿到的投资是多少,一般不会低于总投资的30%,还有这些投资来自哪里。影院预售合同、发行公司预售合同、保险公司合同一应俱全。这些材料看完后,你心里是不是踏实多了?他们不会老请你吃饭来游说你的。这些人最有出息,你看奥斯卡获奖片导演多数是感谢制片人,而不是感谢投资方,因为投资方是制片人找来的。
同行 走自己的路,不跟中影竞争
从《建国大业》中盈利,上影似乎比中影更省心。
《赤壁》的国内最大投资也来自上影集团。
新京报:现在北京已成为华语电影的中心,拍摄基地、后期制作、电影工作室大部分都在这儿,上海处于相对弱势,你们如何和同为国有企业的中影集团竞争?
任仲伦:我不跟他们竞争。我开玩笑地总结了三句话“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深挖洞”是先把上影集团产业基础打好;“广积粮”是把产业集团能盈利的部分弄好;“不称霸”是指上影集团按照自己的轨迹去发展。2008年上影集团做到了15.18亿人民币的营收,利润做到2.16亿,已经是全国第一了。而2003年的上影集团利润是209万,100多倍的增长,这些是上影集团在核销了历史形成的5800万不良资产之后取得的成绩。负债率从2002年的76.8%,降到了2008年的38%,净资产增加了8个多亿。虽然我们的政策资源和其他资源不如其他公司,但我们没有欲望成为老大、老二,我们按照自身规律和自身的战略目标来发展。
新京报:和你们同处一个城市的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这两年做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喜羊羊与灰太狼》成绩都很好,对你们旗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直接竞争,你如何看待?
任仲伦:这很正常,说明中国电影处在快速发展期,很多资本在进入电影业,是个好事情。竞争不会让你有偷懒的机会。市场经济就是生生死死和潮起潮落,当然我对美影厂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
新京报:上影集团的上市计划进展如何?
任仲伦:我们还在准备。上影目前有两个上市方案,一个是将包括制片在内的全部经营性资产,进行整体上市;一个是将影院投资管理公司、联和院线、东方影视发行和直属影院、东方电影频道广告经营权等“市场资源”上市。但这些要成为现实需要时间,我们不声不响,不急不躁。多说没什么意思,我们希望几年后“暮然回首,灯火阑珊”,而不是亮一盏灯就欢呼一次。
新京报:上影集团在硬件建设方面有什么规划?
任仲伦:今年将投资近12亿在原上影集团的旧址建设一座总面积为11万平方米的上海电影大厦。此外,将原来的车墩拍摄基地扩大到650亩地,还将在佘山建设国家级电影电视制作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