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加尔各答里,有许多奇风异俗,取之不尽,挖之不竭,对世界确实是一大贡献 在这里简略地介绍几件,以飨读者。
1、大便以后用水冲洗屁股,而不用手纸
印度的居民一般厕所都有冲洗设备,普通百姓大便时则手拿一口杯水,习俗规定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到商店挑食品不得用左手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习惯 其好处首先痔疮的发病率大大减低 其次可以大量节约纸张,对保护地球资源 绿色工程的保护和发展,都极为有利 光这一项,就能节约大量木材 但旅居在印度的侨胞,认为有伤大雅,大都还不习惯,至今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习惯,仍然用手纸 而我却采用了这个方法,用纸反而在心理上感到不卫生,不习惯了。

2、用手抓饭吃
就是国宴上,已故的甘地夫人也带头用手抓饭吃,其他国宾也照此办理,大家又新奇又兴奋地模仿此一方法 餐桌上每人一个大盘,放上饭,然后放上红豆片 咖哩鸡肉 羊肉 牛肉等菜,再用右手 不得用左手 的五指将饭和菜拌匀,用五指抓起一口饭,用拇指将饭推入口内即可 外侨们都认为有伤大雅 其实我认为这是印度民族的一个好习俗 若令全球都推广此一办法,可以节约多少来做筷子 汤匙 刀叉等的木材和钢材 这为节约地球资源又立了一功 您认为呢?

3、饮用的是生水
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又普遍喜吃咖哩 印度咖哩世界第一 生洋葱等,此类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他们喝生水的习惯 就是到了大饭店 大宾馆,首先给客人也是杯生水 一般人,尤其西方人听来感到是太不讲卫生了 但印度人民却像茹毛饮血时代的人类一样,适应了环境,加上常吃咖哩 洋葱等,可以有很强的抵抗力 如果人类锻炼到这样的地步,该为地球节约多少能源啊!

4、烧的是牛粪
尤其乡村中,居民普遍将牛粪晒干煮饭,就是城市的贫民也是用牛粪 在城市的偏僻街巷,墙上 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像烙饼一样大小的牛粪在晒 我妹妹有一次从加拿大温哥华来到印度,看到满墙的牛粪感到很新奇,当即用照像机拍下此镜头 看她真有 风景这边独好 的得意劲头 能这样废物利用,也是印度人民为节约地球资源作出的一大贡献 。

一些百姓为了消灾减祸,牵着一头牛,到神庙去许愿,然后将牛放生,不加笼头,即为神牛 对神牛绝对不可以捕杀 加尔各答是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车辆多,交通十分拥挤,但碰到神牛在街上行走,所有车辆必须自动停下,让神牛安全离开后再行驶 近期政府为了管好交通,只好将部分神牛疏散 神牛每到一个商店,主人一定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来喂养 到了晚上,这些神牛会自动到一个固定的地点聚集憩息 所以印度牛的繁殖很快,皮革业甚为发达,是印度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以上这些习俗,印度人民感到很自然 很合理 很习惯 很舒适 也很方便,但也许有人很不以然 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也许正由于这些奇风异俗,组成了千姿百态 缤纷多彩的世界!朋友,您以为呢?

6、印度奇俗:儿童活埋一分钟祭女神
在离马杜赖卡马拉伊市46公里的佩拉于尔村亲历一场奇异的祭祀仪式,至少105名儿童被“活埋”了整整一分钟!
参加这一祭祀仪式的儿童首先失去知觉,然后再被放入预先准备好的临时墓穴,用土完全掩埋60秒之后,再将他们挖出来。据说这是当地一种传统的宗教习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祭祀两位能够驱赶妖魔的女神。

令人称奇的是,“活埋”仪式进行的整个过程中,被埋孩子的父母以及来自省里的政府官员也在一旁“神色从容”地观看。目光慈祥的住房和城市发展官员杜雷拉吉平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这位祭祀仪式的主要嘉宾这样告诉记者,“我是应本次活动组委会的邀请出席这个盛典的,其他我也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
这种让常人不可思议的“活埋”仪式在佩拉于尔村沿袭了已经足足57个年头了。上次印度媒体报道此事还是1996年的事,据说当时还引起了一场骚乱

那些村民们为了让心中的愿望早日实现,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孩子“活埋”。按照当地习俗,被埋的女孩必须是青春期以前的女童,男孩子则不被强求参加这种仪式,所有孩子的年龄从4岁到20岁不等。
仪式开始时,家长们将一种植物的灰烬撒在孩子的头上,然后再朝他们的面部和头部喷洒一种姜黄水。一般来说,经过这两道程序多半孩子会“失去知觉”。可是如果有少数孩子依然还存有知觉的话,他(她)将失去被“活埋”的资格,孩子的父母也将因此被罚款1000卢比。

据村里人介绍,之所以要让孩子先失去知觉是为了防止他们在“墓穴”里挣扎蠕动。就这样,动弹不了的孩子头上随即被裹上一块黄布,再被送往一座庙宇前的掩埋地。孩子“入土”之后,地面上的家长们则纷纷剖开一只椰子祈祷许愿。
整个仪式持续一分钟之后,负责主持的祭司示意“墓穴”可以被打开了。这时孩子被挖了出来,头上的黄布也被扯掉,亲属们随即七手八脚将他们运走。

印度很多部落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信仰和习俗。日前,印度恰尔康得邦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为了给受伤的母亲消灾,决定迎娶一座山。
这个名叫罗宾的少年身穿印度传统的新郎礼服,与400多名村民步行到离家3公里的“拉克希米”山(印度语,意为“赐福女神”)。他们一边爬山一边沿途洒水,最后罗宾把一个花环放到“新娘”的“头顶”——山顶。这样,“拉克希米”山就成为了罗宾的“妻子”。
促成这段“人山联姻”的是罗宾的母亲德维。三个多月前,她在爬“拉克希米”山的时候不慎摔伤,她认为是自己触怒了“山神”而遭到惩罚。不久前,她在梦中看到了“山神”:“女神要求我的儿子娶她。这就能解除她的毒咒。”于是,德维就要求儿子把“拉克希米”娶进门。
罗宾答应了母亲的要求。他在婚礼后说:“我已经接受这座山为我的妻子。我不后悔。”
据印度兰契大学人类学家乌帕德海耶介绍,人与动物或无生命的事物结婚在一些部落并不罕见。“以前有过几十个这样的例子,他们与树、狗或其它动物结婚。”今年5月31日,奥里萨邦30岁的女子比姆巴达·达斯与一条眼镜蛇结为了夫妻,因为达斯声称她与这条蛇“坠入了爱河”。
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dth;}" border=0
8、树叶当饭盆
印度人在集体用餐时,吃饭用的饭盆常常是树叶做成的。这种盆儿由几片很大的整片树叶相拼叠而成,内外两层,树叶和树叶之间用比火柴棍还小的小枝条“缝”起来,叶盆呈圆形,周围还有一个翘起来的边缘,所以其模样和金属饭盆一样,而且所有叶盆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显然是由一个模子压制出来的。开始我以为用这玩意儿会不大卫生,而且老担心它会漏,因此不大乐意用。但后来我完全改变了这种想法,因为我发现它有明显的优点:首先,仅由几片树叶制成,而热带地区大叶片多着呢!所以取材极容易,造价很低。其次,这种餐具很轻,且不怕摔碰,搬运方便,很适合集体和野外用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饭后处理容易,不用洗,一扔了事,而且很容易被大自然消化,基本不存在污染问题。至于卫生方面,其实,根本不用担心,本地人常常用这种叶盆吃饭并不闹肚子,外国人(包括笔者)用了之后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大可以放心享用这种独具风情的树叶快餐盆!
不要以为只是穷人没钱才用它,就连一些有身份的人(如大学教授、工程师、一般政府官员)在办宴席时也常订购这种树叶盆。也不要以为它登不了大雅之堂,笔者就在不少中产阶级家庭的婚宴上见到所有来宾兴高采烈地用它吃喜酒!后来,我竟真的喜欢上了这种廉价而又方便实用的印式快餐叶盆!
9、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孩子和老鼠在神庙共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产奶大国,牛奶在印度人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国营奶站打奶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几升。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几块饼干。而印度人喝茶一般是要加牛奶和糖的。
在德里的菜市场,还能买到雪白的奶豆腐,吃起来有很浓的奶香味。印度人特别喜欢吃甜食,印度餐最传统的甜食也是用两种奶酪和糖制成的。
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dth;}" border=0
10、侧头表同意
在印度的一些邦(如西孟加拉邦)里,人们表示赞同或应允时,不是点头,而是将头向右边侧一侧。外国人起初常常误会。有的书上说印度人(包括孟加拉国人)用摇头表示同意。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侧头和摇头毕竟是不同的动作。印度人侧头表示同意时,有时动作幅度很大,连整个上半身都侧向了右边,这就跟摇头有更明显的区别了。
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dth;}" border=011、用右手付款
印度人买东西付款时只用右手递钱,对方找零钱时也只用右手,绝不用左手。有人告诉我,一个当地人若用左手付钱,那是很不礼貌的。我用了很长时间才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只用右手递钱的习惯。之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有时候忘了这一规矩使了左手。但大概因为我是“老外”吧,我还没遇上对方在我用左手付钱时生气的。
其实,不只是付钱时有这个讲究,在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递送其他东西(特别是礼品之类),若不用双手而只用一只手时,也应该用右手。
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dth;}" border=0
12、“巨无霸”是羊肉的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的素食者特别多。请印度人吃饭,先要搞清楚对方是不是素食者,否则会很尴尬。严格的素食者,是连鸡蛋也不吃的,但牛奶一般都喝。有些虔诚的印度教徒,吃饭前还要做祷告。有一次,我们请印度朋友来家吃饭,大家落座后,突然发现一位朋友闭上了眼睛,嘴里好像还在默念着什么,片刻之后,才睁开眼睛开吃。
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dth;}" border=0
13、强迫穿衣服就要迁移/决不穿皮鞋
在印度这样暖和的气候里,穿衣服成了累赘,下自乞丐上至圣哲,各阶层人士都赞同不用衣服。在南部有一个阶级,如果要强迫他们穿衣服的话,他们就要迁移。直到18世纪后期,南部地区的男女都是从腰部以上全部luo露,似乎已成了风俗习惯。孩子们身上都穿载着一些珠子与圆圈。大多数的人都赤脚;如果正统派的印度人穿上了鞋子,鞋子就必须是用布做的,因为他们决不穿皮鞋。大部分的人使用腰布袋已感到满意;当他们需要更多的遮盖时,他们就用一些布料围系在腰部,并将围绕后的一头搭在左肩头上。
刹帝利阶级穿各种颜色与式样的裤子,着短上衣并系腰带,头上围扎头巾,脚上穿草鞋或着短靴。头巾是由穆斯林带进来的,尔后就被印度人大量采用。他们将头巾缠到头上,缠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用来表示阶级的不同。有时一条头巾解开后可以达到70英尺长。
妇女们穿的是长可及地的袍衣,由有色的丝织布匹或手织的棉纱布做成,从两肩垂下,紧紧绕过腰围,再垂下直达脚部。这种服装经常使妇女在双乳下方露出几英寸古铜色的肉体。她们的头发用油脂涂过,以免被炎热的阳光灼干。男人们的头发从中央分开,并在左耳后结合成一簇头发;妇女们将她们的头发在头顶上盘成一圈,而让其余的自然垂下,她们还经常将一些花果装饰在头发上,或用头巾将它们罩住。男人们都显得英俊,而少妇们都相当美丽,并都乘坐美观的马车,出现在公共场合。
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dth;}" border=014、对待寡妇的“三纲五常”
印度社会等级森严,但再也没有比丧夫的妇女更悲惨的命运了。印度许多地方的寡妇,都被打入社会最底层。虽然从当地宗教中找不到如此对待寡妇的根据,但这已经成为印度家族文化的一部分。
在传统的印度家族里,女人只能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只有那些有钱的或者比较文明的家族中的妇女才有机会逃脱被迫害的命运,而能够再婚的女人更是少之又少。印度全国目前约有3300万寡妇,其中,约有一半的寡妇年纪都在50岁以上。丈夫死了,她们的生活也如同死亡。
在印度,女人一旦成了寡妇,就意味着悲惨生活从此开始。道理很简单,她们大多没上过学,没有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一朝嫁了人就好比“泼出去的水”,而她们所信奉的印度教又禁止改嫁,所以如果夫君提早故去,她们就只能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地过日子。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印度传统礼教还规定,寡妇只能穿素衣,睡地板,吃不放作料的蔬菜食品,平时不能化妆,不能参加诸如婚礼之类的公众活动。
15、爱金世界第一/乞丐都有金鼻钉
在印度,女性出门不带首饰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在各种材质的首饰中,印度人最青睐黄金首饰。印度人肤色普遍较黑,佩戴金色首饰更容易突出这一特点。走在街上,印度妇女耳畔项间都是金光闪闪的饰品。甚至那些在路边乞讨的小姑娘,虽然衣着肮脏,蓬头垢面,鼻翼上也有一颗金色的小钉。
印度男子带饰品也相当普遍,一只手上带3个金戒指的男士大有人在,而且戒指上多镶嵌有大颗宝石。家中如举办婚礼,父母普遍会选择金饰作为女儿的陪嫁,既衬托了女儿的漂亮,又可当作未来生活的经济基础。亲朋好友也会以金饰作为礼物,表达心意,增添喜事气氛。
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dth;}" border=0
女人们越打越来劲,男人们越打越狼狈,被围殴的不行,一个盾牌不够用,就再来一个!围观的人群也为数不少,好不热闹的节日。
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dth;}" border=0
打到尾声,现场已是一片狼藉,鲜血淋漓,好不惨烈!男人们和女人们各站一边,这边的女人们意犹未尽,那边的男人们早已是七荤八素了,一个个做木鸡状。
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dth;}" borde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