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拍案惊奇》海报
淡出电影圈3年的张艺谋即将凭新片《三枪拍案惊奇》重回大众视野,小沈阳、闫妮、孙红雷的另类搭配,赵本山的抢眼客串,令该片成为贺岁档最抢眼的作品。
背景
7年前,张艺谋一部《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开辟了一个中国商业大片时代,从那儿开始,明星扎堆的大制作如雨后春笋冒出,互掐互咬,一打就是7年。奥运结束后,一身轻松的张艺谋复出拍片,大家都以为他会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加入战场,他却反其道而行,请来了二人转演员主演,拍起了"小成本大制作"的喜剧《三枪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三枪》)。
《三枪》剧本改编自科恩兄弟经典作品《血迷宫》,将于下月中上映。据悉,如果不看画面,光听台词,不光让你喷饭,而且你根本想不到会是张艺谋的电影,完全是大颠覆。
12日,《三枪》主演小沈阳终于走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圆了他在09春晚上未圆的梦。小沈阳拉着他一口一个的"舅姥爷"张艺谋出场,张艺谋也打破了人们印象中的严肃,宣传他的新作:"这次拍的《三枪》,是我接触的所谓喜剧幽默中强度最高的,嬉闹的效果也最强。年底了,让观众看着乐和乐和,如果90后的观众都笑了,我就算成功了。"
谈到拍喜剧,张艺谋说:"导演要放下所有包袱,如果自己的视角永远是严肃的,把自己当成艺术家,那就不对劲儿了。导演也要有一种儿童的心理,能够对新鲜的事物心存好奇。观众的笑是最直接的判断,评论家说得再好,观众看不懂,也是件遗憾的事。"
对话
十个关键词解密《三枪》
片名 从《三拍》到《三枪》
问:怎么突然想起拍《三枪》?
张艺谋(以下简称张):《金陵十三钗》已经筹备两年多了。《三枪拍案惊奇》是今年2月后才想到要改变,想到的演员搭配。名字也一早就定好,当时考虑要有商业性,想到《三言二拍》,我们就"三拍"。正好有一个道具,举着把枪,(我们就想)能不能就打三枪?原著里有枪的故事,但没有限定打几枪,我们就打三枪,就叫《三枪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我们借鉴不上,因为买科恩兄弟的版权已颇费周折。在风格样式上,我让它更加中国化,吸纳许多中国元素。当时想过给人物起名字,起一些历史名字就没什么意思,后来我自己突然想,那咱们就符号化,叫张三、李四、麻子,按民间大俗话来叫,大家都觉得挺好。有点寓言的感觉。
改编 不担心珠玉在前
问:首次改编电影是否担心珠玉在前?
张:这个不怕,因为那部作品时间太长了。第二,改编需要加许多原创和新感觉、角度,只要这些东西有了,就没什么可比性。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改编任何一个故事都没有太大区别。当然有一类导演人家本事大,可以自编自导,我就没这个本事。我比较擅长用画面讲故事,去寻找一个别人的故事。但是找到故事,要用电影语言讲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创作的快感。就看你加进去多少自己的东西。
科恩兄弟所有作品几乎我都很喜欢。印象中《血迷宫》是1984年还是1985年,我在戛纳电影节一个展映上看到的,还没有翻译,也听不懂,大概能猜懂这个故事,当时就留给我很强烈的印象。从那时一直到今年2月决定改编它,我就再没看过,25年再没看过第二遍,完全是脑海中原始印象。决定改以后,才又反复重看。
悬疑 让观众随时有参与感
问:《三枪拍案惊奇》如何定位?又如何融会贯通悬疑和喜剧?
张:《三枪》最早是纯悬疑的。现在如果要讲类型,应该是喜剧+悬疑,这类风格我第一次拍,也充满好奇。《血迷宫》原作中有一定的悬疑性,那是25年前的作品,今天看着会显得单薄,但基础不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添加和发挥了许多东西,变成这样一种感觉:它不是靠一惊一乍、故弄玄虚来吸引观众,它让观众清晰地跟着人物心理走,清楚地看到发生的事情。观众看荧幕上的人犯错误是有快感的,从当事人的角度,你又觉得这个错误似乎不能避免。我们让观众随时都有参与感,当悬疑情节展开以后,观众跟进的节奏几乎是同步的。
喜剧阵容完全是突发奇想。老总张伟平从商业角度提议用小沈阳。我一开始认为这是一个风马牛的提议,后来一想,既然要做市场的作品,有市场元素为什么不用呢。马上跟赵本山联系,先试探,因为小沈阳那时忙极了(笑),很火。本山很支持,说随便,包括他自己也随便,听从调遣、全面配合。这样给了我信心。
颜色 红男绿女告诉你非真实
记:《三枪》颜色为什么运用得特别艳?
张:从第一部电影开始,我就强调视觉的强烈感,实际就是个人爱好。我自己喜欢这种鲜艳的色彩,它在生理上让人愉悦。我也不爱看一黑到底,它不愉悦,让人那么压抑。
《三枪》衣服一开始就设计得很艳,所谓红男绿女,小沈阳是粉红桃红,闫妮是翠绿,所谓大俗大雅。这个电影是给年轻人看的,不按传统写实的古装去拍灰灰的,观众就不用正剧的角度看,反正是一个喜闹剧,可以允许夸张,这样反而解放思想。我们干脆全穿成花大姐(笑),就是告诉你非真实,你不要计较。
后来我们找外景地,找到当地地区的丹霞地貌,还没被开发的一个原生态的地貌,山都是五颜六色的,比新疆的火焰山还花,这个环境跟我们色彩不谋而合,跟服装完全搭调。山都是花的,人还不花吗?
演员 谁火都是有道理的
问:《三枪》演员阵容很奇特,怎么评价?
张: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小沈阳,会是谁呢?有没有第二人选?没有的时候,你的电影还拍不拍?退而求其次,质量下降,还干不干?我们常常有这种困惑。说一个大道理,中国电影产业真的要发展,只有发展了才会锻炼出一大批真正优秀的好演员,你就不愁无米之炊了。
问:小沈阳表现如何,据说摔了30回?
张:这次绝对是量身的,这次彻底先有了小沈阳的人选,有了本山的承诺以后,才开始改的。改的时候,每一个地方都得想着沈阳演是什么样。
小沈阳演得非常好,他很年轻,很努力,很聪明,领悟非常快,有潜质。他的不惜力很让人感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拍个摔跤的镜头,他真摔,给我摔了30回。
问:闫妮、孙红雷的表现如何?
张:我们这次用了全世界最好的数码摄影机,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数码摄影机。所以我告诉演员没有胶片,随便拍。我希望把他们在现场榨干,再来一次,再送我们最后一次,这是我经常在现场说的话。得到了大量素材。还是那句老话,做导演的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你只要做正确的选择就可以了。
闫妮是第一次合作,我们是老乡,看过她的《武林外传》觉得她很放松,也能搞,能撒得开。她适应很快,来了就演,没什么酝酿,很聪明,很敢演,很投入。她的能力一开始让我很惊讶,我老开玩笑跟闫妮说,你20来岁跑哪去了,你早该出来了(笑)。
问:小沈阳孙红雷闫妮这个全新组合,观众接受么?
张:沈阳、闫妮、孙红雷都是当红炸子鸡。既然做市场,就不要假装清高。确实这些年轻演员给导演省好多心,帮好多忙,能添彩。于是我们常常说,谁火都是有道理的。
搜索华尔兹-首页-订阅到QQ邮箱
与小沈阳关系最密切的9个人(图解)
与闫妮关系最密切的9个人(图解)
喜剧 像周星驰但没他闹那么大
问:《三枪》作为喜剧,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三枪》是喜、闹、疯,是我接触所谓喜剧幽默当中强度最高的。其实"闹"字很容易说,很难控制,闹不好就俗。我不敢说我把握得好,但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尽量做到最好。你还要放下包袱,怀揣一颗高尚的心,怀揣对艺术的顶礼膜拜就不行,你也要变成一个儿童,别当你是什么艺术家,你啥也不是,就是老百姓。我们在电影院哭也罢、笑也罢,不能一边笑一边反思,一边随时审视它,这不行,这是少数评论家做的事。我的标准就是我第一次看笑没笑。我笑了,老百姓都会笑,笑了就成功了。
《三枪》一开始一点不像我的电影,除了有强烈的视觉风格,基本上不像我以前的电影。其他部分有点像周星驰那么闹,但是我们并没有像星爷闹那么大,星爷有时候闹得没边没沿,内地电影工作者多少有点禁忌。
方言 不要用太土的词
问:《三枪》以东北方言为主,是否担心南方市场?
张:我跟演员说不要太在意讲哪儿的话,东北话大体口音跟普通话类似,所以就不刻意去改变,但不用太土的词。闫妮是陕西人,因为《武林外传》就是陕西话,不要让人觉得是标杆。这次就用普通话。所以不会影响到南方市场的。尤其喜闹剧,很大一个层面得靠语言,地域性不能太强,你笑他不笑,就不是好段子,好段子是大江南北都笑。
《三枪》不仅有方言还有英语,因为开场背景在丝绸之路上,中国人用英语讨价还价,非常真实。我相信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拿点英文讨价还价恐怕是生存之道。
爱情 不是偷情,是感情
问:怎么处理小沈阳和闫妮的感情?
张:小沈阳他们俩相好,不能叫偷情,因为闫妮婚姻不幸。包括之前《红高粱》《大红灯笼》,都不好用"偷"字。那两部戏是针对封建婚姻的不美满,表现女性追求真爱的勇气。《三枪》更不适合用"偷情",他们俩真正是精神上的,没有表现出很多肉体关系。
任何电影都要有感情,很多问题都源于感情结于感情。惊恐、悬疑最后也要终结于感情,这样就搭在人性上,不能只是情节的因果关系。我们经常问,情节为什么这样发生,除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有就是"我喜欢你,我愿意为你付出……"那就是感情问题。
压力 90后笑就成功了
问:贺岁大战,猛片云集,是否有压力?
张:拍摄《三枪》没有压力,最大的压力来自观众,大家会真笑吗?拍一个小的文艺片很简单,导演说出他思考的东西,人家理解了或者不喜欢,过去就完了。
剪完片后特别请90后来看,他们笑,就成功了。新画面电影公司找了一些,我都不认识,坐了半屋子,80后、90后,主力军,我在旁边看他们哈哈笑。
预期 电影产业前景蓬勃
问:能否谈一下《三枪》的票房预期?
张:我还真不像一般导演在这儿张口说数字,做预测,预测准了又如何,不准又如何。票房谁都希望越高越好。当我们没有其他数字来判定观众是否喜欢的时候,票房是惟一的数字,你必须接受。明明你这个电影没卖钱,你一口咬定所有人都喜欢,你就是阿Q。
我只看全国院线荧幕数字,电影破亿根本不是什么神话。三五年以后,电影破10亿,也完全有可能。难得有那么多年轻人,以电影为时髦的话题,所以这个空间非常大,可以看到这个产业有蓬勃的前景。但有一条我常想,我们不能打击导演们拍商业类型电影,不能只捧那些艺术作品,不能这么清高。这种思潮会破坏未来的前景。台湾地区就是例子。
今天进电影院的人,真的是年轻人,所以要理直气壮尝试,尤其鼓励年轻导演尝试市场类电影。未来的十年是关键的十年,有强大的类型电影支持,这十年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