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童木》海报
光线影业为《阿童木》一片虚报票房事发表公开声明,虽然来得比较晚,但总算是一番诚意。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华语片虚报票房数字历史由来已久。在港产片全盛时期,电影公司为了名誉,为了增强卖座能力,为了愚惑观众,往往理所当然地报大数。为了抢夺那票房表上的“一哥”地位,你追我赶,尔虞我诈,各出奇谋,声东击西,可以说什么法宝都出尽了。结果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在互相指责的最恶劣情况下,大家协议,不许“笃数”(注:即报假数)。
到今天,港产片形势江河日下,已“笃”无可“笃”,灌了水也没意义。于是,每日票房表就出现惨不忍睹的赤裸裸数字(也算是“赤字”的一种)。一部新片,每天只收几万有之,仅过百万的常见,能过五六百万则庆功。其实,扣除宣发费和拷贝费,大多数港产片已不指望在香港本土市场能有什么收入。大家指望的,当然是内地市场。
同样为了名誉,为了增强卖电视台及音像版权的叫 价 能 力 ,为 了 愚 惑 观众……这股不良风气不知什么时候竟吹到内地。打开报章杂志,点击网站,总是看到一些影片在吹嘘收入。《阿童木》错误,乐观地预估他们会在三天收4000万,于是在未经证实下,先行发宣传稿以助声势。这样的例子,可以说屡见不鲜。
问题是,除了观众无从知晓票房讯息的真实数据,有时连业界本身也无从查核。
那天和陈可辛聊天,大家在热切猜测各大贺岁片的收入外,同时也在困惑,到哪里能得知真相?我们的经验里,打去不同的渠道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数字。到目前为止,内地仍未有一个类似香港影业协会的组织,会有公信地公开票房数。一些发行方,谈论别人和对方的影片时,总会把人家的数字压低;到谈论自己的片子时,则自然地夸大收入,逢四进五,有600万就说800万,有800万就报1200万。再多问一句,数据哪里来?他们就会说“虚报”的部分其实没有虚报,只不过将录像和电视台收入报算为首轮票房,方便一并计算而已!
像由本人监制的一些片子,其实,我真的不知道实收多少。人家问我,我也只能“虚报”一个数字来回应。
电影市场日益壮大的同时,对所谓票房的真正收入,我们也应该寻求一个透明又公开的机制,坦坦白白、老老实实地交代。这样,整个行业才能健康地发展和进步!
搜索华尔兹-首页-订阅到QQ邮箱
与陈可辛关系最密切的9个人(图解)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