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之城》2005
可以说,进入21世纪之后,《罪恶之城》是最有cult范儿的电影,而杰西卡·阿尔芭、布鲁斯·威利斯、德尔·托罗、克里夫·欧文和米基·洛克组成的演员阵容也使得这部cult片不会小众。影片改编自漫画大师弗兰克·米勒的同名漫画,电影很好地延续了漫画原作的极端风格化和个人化的特色,并且一再用CGI技术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罪恶之城》也获得了意料之中的成功。不仅是院线里的大卖,导演剪辑版的DVD也受到了影迷和漫画迷的热捧。不过,这种夸张的漫画风格的影片只能看一次,如果接二连三地上映这样的影片,观众肯定“不高兴”。所以,2008年由米勒自编自导的影片《鬼魂》就遭到了滑铁卢一样的惨败。
《300斯巴达》2007
在2005年的《罪恶之城》大获成功之后,还没有一部极端风格化的电影能比它更受欢迎一些。不过这部更加风格化的《300斯巴达》却突破了《罪恶之城》的限制,成为了当下时代的宠儿。和《罪恶之城》的那种浓重的漫画味不同,《300斯巴达》的美工刻意将一部电影做成了舞台剧和电子游戏的感觉。无论是人物的服装还是摄影光线的控制,都和主流电影有很大不同。尤其是慢镜头的使用,更加凸显出影片的“现代感”。影片里的男主角各个肌肉壮硕,据说他们在影片开拍前接受了为期半年的高强度的体能和搏击训练。
《守望者》2009
超级英雄被谋杀,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大胆、前卫的假设,而影片《守望者》就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扎克·施奈德这次又将DC Comics公司的著名漫画搬上了银幕,自然充满看点。影片的时间背景是80年代,施奈德热衷的数码技术又将浓浓的怀旧氛围渲染地很到位。这部电影在欧美的口碑非常好,一向苛刻的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竟然给出了4星的满分成绩,对于一部漫画改编而来的电影,这简直是无尚的荣誉。本片在影院播放的版本已经长达了162分钟,据说导演剪辑版更是超过了3个小时,看来广受好评的《300斯巴达》显然无法满足施奈德日益膨胀的胃口。
《低俗小说》1994
这部电影终结了一个大师,这部电影开创了一个时代,这部电影造就了一个神话。1994年,当录像店店员出生的昆丁·塔伦蒂诺在戛纳电影节上用自己的《低俗小说》战胜了充满人文情怀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色》的时候——大师被终结、时代被开启、神话被早就。可是这部玩转了“环形结构”的电影未能在国内上映,国内影迷和“金棕榈”影片亲密接触的时间又要往后推好几年。对于铩羽而归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而言,一个金棕榈算不上什么,可是对于低成本电影和昆丁而言,一个金棕榈无疑是来自天堂的礼物。而昆丁和低成本电影后来的发展,无疑证明戛纳的评委们的眼光是准确的。
《杀死比尔1》2003
这不是昆丁·塔伦蒂诺最出色的电影,但绝对是他最出名的作品。纯粹的打杀、纯粹的血腥、纯粹的暴力和复仇都让这部电影在讲究剧本编辑和情节设置的好莱坞里卓尔不群。尤其是片中卡通片的使用更是影响了中国的贾樟柯,后者在自己的影片《世界》里也用了一大段说明性的flash动画。其实我们国家的银幕并不忌讳暴力,从《少林寺》开始,一直到《卧虎藏龙》、《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和《无极》,充满了中国式无数的“暴力元素”一直是一大卖点。而走出去的李连杰和成龙也是以出演武打片而成名的。在影片里,昆丁也在极尽全力地讨好中国人,让乌玛·瑟曼穿上了和李小龙一样的运动服。可即使是这样,这部电影依然是不招待见。
《无耻混蛋》2009
说起来,昆丁的影片从未登录过中国的影院。给出的理由要么是风格太过血腥、要么是台词无法配音。其实在盛产功夫武侠片的内地,昆丁的电影谈不上血腥;没有合适的配音演员就直接听原声好了。在这部电影里,昆丁延续了自己一贯的“嗜血+话唠”的风格,五个独立但是又互相有联系的小故事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报仇,一个戴罪立功的故事。按照昆丁的说法,这部电影其实是一个大杂烩,把《落水狗》里的坏蛋、《杀死比尔》里的复仇女神放在一起,加上《低俗小说》的结构和二战的背景,那么出来的影片就是《无耻混蛋》。
《十二宫杀手》2007
2007年,有两部关于连环杀手的影片上映,上映之后的口碑不尽相同。一部是蒂姆·波顿指导的《理发师陶德》,另一部则是大卫·芬奇的《十二宫杀手》。因为《理发师陶德》是一部有歌舞片元素的惊悚片,所以口碑不佳,于是,所有人的目光便聚集到曾经以《七宗罪》名震天下的大卫·芬奇身上。在这部犯罪惊悚片中,芬奇没有展示任何犯罪场景,甚至连罪犯是谁都没有交代。影片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性细节的展示为人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洛杉矶,重现了当时社会对“十二宫杀手”的恐惧感。这部电影不是《七宗罪》的续集,更不是流行的美剧《犯罪现场》。芬奇这次没有拍摄一部惊悚片,而是给观众提供了一种真实的历史文本。
《搏击俱乐部》1999
如果说没能引进《七宗罪》是遗憾的话,那么没有引进《搏击俱乐部》就是遗珠了。因为在地方台里《七宗罪》还偶尔能见到踪影,可是《搏击俱乐部》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1999年,当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的时候,大卫·芬奇带给观众的除了惊愕还有震撼;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的主演阵容,一样带来了惊艳。很多人都觉得是韩剧带来了“男色经济”、开启了“男色时代”,那真是大错特错了。其实十年前的这部《搏击俱乐部》才是“男色至上”的始作俑者。不过现在流行的男人都是阴郁气质的,更偏娘性一些。当年主打阳刚气质的诺顿和皮特要是放在今天,未必能大红特红。
《七宗罪》1995
大卫·芬奇拍摄的《七宗罪》是惊悚片中的翘楚,影片无论是在立意、剧本、摄制、演员表演还是气氛渲染上都堪称经典。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只能一直以盗版的方式在我国流行。而布拉德·皮特、凯文·史派西和摩根·弗里曼的风采也只能这样被“偷偷摸摸”地欣赏。影片非但没有一般警匪片中常见的白痴式的问答,反而使用了大段大段莎士比亚式的台词来展示人物的内心。大反派史派西的台词并不深奥,但是一样充满回味——于是一部标准好莱坞的惊悚片也兼具了文艺片的气质。影片结尾的设置堪称经典,虽然这些招数在新世纪看起来并不新鲜,可是在90年代中期,这样的电影引起的震动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