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好像要成为一个虚拟的国家了,选了总统,又选了外交部长。一个曾经四分五裂的欧洲,现在正谋求更大的统一。尽管在漫长的历史上,欧洲就是分裂的代名词。这里有种族战争,有宗教战争,有意识形态的对抗。这些战争与对抗超过了文化的认同,所以欧洲一直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如同中国这样的大国。尽管这次选出了总统和外长,但我们看到欧盟内部并不希望它太过强势。因此,这些总统和外长并非高调的人物,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而已。欧洲人,比如法国人,还是以自己国家为荣的,包括它的历史和文化。一位在广州长期从事文化交流的法国朋友很早时就已经告诉我,正因为欧洲是四分五裂的,才有了欧洲文化的丰富多彩。他们为此感到骄傲和满足。
那么,我们怎样看待大中华文化今天的现状呢?现实是中华文化正处于文明重光的时刻。今天这个文化并没有统一,但根基完整;这个文化到处各表一枝,但认同的愿望强烈,欧洲的文化界连望其项背都不行。在几天前的广州国际文化产业论坛上,来自台湾的资深电影人焦雄屏就表达了这样一个文化的愿望。她说,电影不能只是经济的,电影也应该坚持文化的建设。在欧洲,电影的文化倾向一直重于经济的抉择。在中国三地,文化的重建也是电影人的责任。现在,大陆、香港、台湾的电影都在讲求票房,但票房不应该代替文化的重建,尤其是在世界文化潮流风起云涌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和平崛起的情势下,电影为寻找中国文化的共同的核心价值作出努力,正是全体电影人的使命。
焦雄屏先生并且说,台湾的电影人有这种自觉,他们希望和大陆、香港的电影人一起,共同为建立一个共同的华夏文化而努力。
这次论坛时间很短,人们来不及互动和深度沟通。但大家都看到了世界力量正在重新组合,因而或者凭借经济力量,或者凭借文化力量,各地都在开展资源的争夺。欧洲尽管文化认同不足,但以政治和军事作为屏障,却是经济生存的前提。中国的大陆、香港、台湾尽管政治制度不一,但谁看不到大陆的优势,谁就失去了今天与世界对话的资本。台湾金马奖越来越多地给大陆电影颁奖,大陆市场越来越希望香港、台湾电影人参与,这就是今天整个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看到的不同市场之间的资源互动。
焦雄屏在隐晦地表达了希望中国文化借助电影找到一条共同振兴的道路,并且是一个完整的共同拥有的当代中华文化。这个呼声发自台湾的电影人,对于我们大陆的文化工作者而言的确感触良多。放眼望去,中国文化今天要越过一道道鸿沟的确不易。仅仅靠经济的互动,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文化的完全认同。因为文化总是和政治,和历史息息相关。但我们又因为同声同气,与欧洲国与国之间语言无法统一有着本质不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文化是一母所生。
最近一部新片《花木兰》(赵薇版 动画版),讲了木兰代父从军是尽孝,战场杀敌是尽忠,征战之间写不完的兄弟义,战场背后还有欲说还休的儿女情,写的都是一个同种同文的文化。说它是合拍片,不如就说是中国片,简单明了。今天中国文化的细胞正在整个华语世界蓬勃裂变,生机勃勃。不论统一的大中华是在明天出现,还是中国概念今日在海峡两岸红红火火,文化的重光似乎都已经成为华夏人共同的心愿。
台湾的龙应台不久前写了一本书《1949大江大海》,政治观点的歧异不会阻扰我们感受其中的家国情怀。《花木兰》写的不就是家国情怀吗?《大江大海》也是。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正是中国再不能倒退,中国历史再不能倒退。中国人应该为自己完整的家园,完整的生活而自强不息。家国与亲情的精神归属,是这个文化所教育与我们的,是这个文化所烙刻给我们的。不论走到世界任一个角落,汉语在口,我们华夏子孙就能弦歌一堂。
文字写成的书如今的威力自然比不过移动的图像。有人说今天是“移图”时代。连静止的图像都要让位于移动的图像了。这就是时代的变迁。文化的重建顺理成章,更重的担子应该落在“移图”上。媒体与媒体之间的差异当然不只是载体不同。我们发现,不同的媒体,其中的世界,其中的对于世界的认识和表述,都是不完全相同的。文字很敏感的地方,电影就不一定很敏感;影像感染人的地方,绘画也许就是盲区。这是由于工具的不同。中国有一句古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很清楚的说明了有着功能边界的工具,总是不能包罗万有地表述人们对于世界的把握。正因此,运用的工具不同,人们就可以表述不同的观点和理念,甚至是同一个对象的不同的存在形态。
在文字或别的载体已经产生障碍的地方,我们不妨用移动的图像沟通。也许其他载体不一定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电影就不同了。更成为传媒的是电影。六十年来,也许没有一部文字的华语作品风靡全世界能超越李小龙的电影。文字、音乐、绘画甚至不能像电影一样集合起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起摒弃成见,共同完成一件像样的作品。电影有没有自身的表达边界?肯定有,但现在我们在纷纭复杂的电影表现形式面前,暂时还未看到它的极限。在电影的世界内,全世界华人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诉求,很容易找到表达这个诉求的共同的形式。
票房是重要的,焦雄屏说共同的文化核心价值更重要。这个文化核心价值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只要让两岸三地的电影人一起拍一部都能喜欢的电影,我想一定就能找得到。电影承载意识形态的责任也许还没有过时,但电影承载文化核心价值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人用完枪炮用文字去寻找真理或权利,或者隔空叫阵或者论坛舞剑。不妨以电影会同胞,多拍讲述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电影,讲述中国人当代生活中的好故事。即使是今天的现代中国人,是一样有天下情怀的,家国情怀的。中国经济好,中华民族气运强,所谓民气可用。这也是中国的软实力。
全世界都会看到,中华民族是紧守一种文化精神的。英国的学者尼古拉斯.奥斯特勒在《语言帝国》一书中解释了中国文字何以有胜于其他民族的生命力时说,因为中国人紧守一种书写系统,不论什么方言,都能定格于一个框格之内。“音节也许在不同的方言里有着不同的发音和先后顺序,但是它们一旦进入到图画文字就能够一一辨认出来。”我们说紧守一种文化精神是更为宽泛的对一个民族的本质的认识。电影可能是表达这种紧守或者说坚守最一致的工具。当我们一起表达一种共同诉求并且在华语世界都得到认同时,电影就真正功德无量,承担起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建设的理想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