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提问其“职业粉丝”这里面是否有欺骗“粉丝”,“职业粉丝”坦然:“我认为这并不代表欺骗,我只是拿了我应该拿的,我这么辛苦怎么也得有点回报吧!”不过,“职粉”这种新兴的社会群体到底是不是合法?发展前景又怎样呢?
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陆敬波认为,职业粉丝其实可以分成两个类型,一种是营业型的,另一种是劳务型的。对于营业型的职业粉丝,他觉得是不合法的,因为他们既没在工商部门注册也没向税务部门交税,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营业行为。而那些靠拍掌、哭笑等劳务获得收入的职业粉丝,他觉得其存在无可争议。
上海交大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教授石金涛认为“职业粉丝”前景堪忧。虽然担当职业粉丝是个人的兴趣,这无可厚非,但由于大多数职业粉丝不是学生就是上班族,如果太过痴迷,为此而耽搁学习和工作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有的人因做职业粉丝耽误了正常的工作,挨老板的训斥或是被老板辞退,但却并不在意,这无疑是有些盲目的。
虽然职业粉丝目前有市场需求,但还是要不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
例如有些选手为了出名雇用职业粉丝前来捧场,故意炒作造成一种虚幻的繁荣,就不可取,将会扰乱文化市场的秩序。
他觉得不管是职业粉丝、选手或是演员和歌手都应该有一个规范的底线。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具备真正的实力,否则也许会赚得一时的火爆,但最终还是要被市场淘汰,断送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