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已经改变,万物依然生长,但白衣飘飘的时代,一定会在每个人心中留下回忆。
新专辑记录了不同年代的高晓松。
●新专辑中的14首歌有怀旧、有颠覆、有玩票。
●本报鉴定:希望各年龄段的歌迷都能从中找到感动。
本报讯 (记者 黄锐海 实习生 曾艳梅)十多年前,在那个校园民谣风靡的年代,高晓松这名字相当响亮,他创作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以及后来推出的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都成了一代人的青春印记。当年,这些歌不知感动过多少青葱心灵,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在歌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但这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现在的学生们,只记得他在超女评委席上的口没遮拦,只知道他给李宇春写了首《冬天快乐》,给曾轶可打造了《狮子座》。至于他当年在校园民谣时期的赫赫名声,已经甚少被人提起。直到今天,当大家都以为不会再有人唱起那些老掉牙的校园小调时,高晓松却突然抛出他的第二张个人作品集《万物生长》,里面收录的数首标准的高晓松式抒情作品,又把大家拉回到那个十多年前白衣飘飘的年代。
但毕竟时代已经改变,《万物生长》也自然没有14年前《青春无悔》的纯粹。日前,高晓松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就表示,这张唱片有14首歌,基本是14年来一年一首,属于校园民谣的那几首是最早期的创作,但这只是他14年来积累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这里有回忆还是高晓松的民谣小调,但多了一份乡愁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毫无疑问,校园民谣早已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当听到这张专辑中那几首民谣小调时,都会不由得会心一笑,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但高晓松本人其实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区分,自己写的是民谣还是其他,“我只是不喜欢拐着弯写歌,只要写出来能感动人的就行。”
不过,对于老一辈的歌迷,专辑中有近半数的作品,都能找回当年的晓松式民谣影子,譬如水木年华唱的《李娜》、老狼的《一个北京人在北京》、陈楚生的《一叶知秋》,以及高晓松原唱的《我的童年》等。但与当年的《青春无悔》相比,这些新歌里的情怀还是不太一样。
高晓松说,《青春无悔》那个年代,唱的都是年轻时的忧伤和惆怅,但这几首歌则更平淡一些,更像是个三四十岁的人在回忆当年往事,而且这些歌里还多了一种叫乡愁的东西。“譬如《一个北京人在北京》,就是我在洛杉矶时,写给故乡北京的一首歌。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呆在北京,其他人都有故乡,但我没有,那时候完全感觉不到乡愁是样什么东西,后来去了美国,朋友们都问我,北京那么好干嘛要离开,我说,是为了找乡愁。”
这里有火焰两首摇滚歌剧的选段,是高晓松的玩票之作
除了高晓松典型的民谣小调外,专辑中还收录了两首他前几年创作的摇滚歌剧《黑暗的崛起》里的选段,一首是由郑钧和莫华伦演唱的《英雄》(电影版、美剧版),还有莫华伦和许茹芸的《谁持风霜》。前者激情澎湃,郑钧的摇滚张狂与莫华伦的贵族气质相应生辉。后者深情款款,但不失大气。这些歌是另一面的高晓松,尽管玩票意味明显,却也玩得像模像样。
至于为何会在这张专辑里收录这两首歌,高晓松说,他做歌剧这东西,不在乎赚不赚钱,但问题是没有人听,所以就把两个选段先放在里面,如果大家喜欢,可能日后这个剧会有机会出版或公演。
除了摇滚歌剧外,谭维维的《如果你》和刘欢的《声声慢》这两首歌也让人感觉特别新鲜,这其实是高晓松在谱曲和填词上的一次新尝试。譬如谭维维那首,原本是在美国时写的一首英文歌,后来他突发奇想,把英文版的歌词直接翻译过来,竟然也别有一番味道。而《声声慢》这首则是把李清照的诗作一字不改的谱上曲子。他说,因为《声声慢》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填出来过,那个音韵挺怪的,所以我想拿来写写,挺有意思的。
这里有颠覆愤怒、低俗、现实,高晓松的另一个对立面
这张专辑在上月底已经通过无线发行,但高晓松说,现在大家在网上能听到的只是10首歌,其中还有4首,要等实体唱片推出时才能听到。“因为那4首歌比较呛,没有通过无线的审批。我前几年有一阵子比较愤怒,就写了一堆这样的东西,然后作者栏上会另外取名,叫‘矮大紧’,就是‘高晓松’的反义词。”
高晓松说的这些愤怒的东西,其实我们前几年已经略有所闻。当时高晓松在博客上曾发表过两首,一首叫《杀了他喂猪》,还有一首《彼得堡遗书》,这两首完全颠覆了大家对高晓松的印象,里面用低俗的文字写出一些超级现实的状况和情绪,完全是校园民谣版高晓松的对立面。而这两首歌到时也将收录在实体唱片里。
另外,高晓松还透露有一首叫《夜夜北京》的歌,同样也是这类型的作品。但特别的是,这首歌词足足有1000多字,“这首歌也是写北京的,描写北京的疯狂和那种绝望的夜晚,人们都是那么疯狂得不知道在寻找什么。”究竟,这将会是一首怎样的大作?还有待5月初实体唱片推出后才能揭晓。
高晓松专访
14首歌,代表我变老的一个过程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张唱片能听出是结合了不同年代创作的作品,为什么到现在才推出?
高晓松:主要是我自己的心情,什么时候音乐又值得我去热爱了,然后我才出。反正歌写了扔在那里,我也不卖,偶尔就是帮别人写个曲填个词,当个制作人什么的,我自己词曲的,倒不是吝啬,只是觉得不适合放在别人专辑里,毕竟我个人的作品都是放在我的唱片里。
南都:你说现在音乐又值得你热爱的原因是什么?
高晓松:主要是我听这14首歌时,感觉能代表我自己变老的一个过程。还有一个前提是最后大家都想唱了,我也没有那么多钱给大家,大家听了以后就各个选各自的歌,挑来挑去就挑了这14首歌。大家唱了之后觉得挺有味道的,我也觉得挺感动的。
南都:我们一直以为,你要再推出一张作品集,肯定会跟上一张有很强烈的颠覆,但没想到还能再听到这些高晓松式的民谣小调。
高晓松:因为这14年里,总有愤怒的时候,也有平静的、单薄的时候,尤其在国外,居然还有了怀乡的感觉,我之前的歌都没有出现过怀乡的题材。所以这张唱片其实是记录了不同年份的高晓松,有很颠覆,也有很怀旧的。
高晓松说这些怀旧的歌
《李娜》这是专辑里最老的一首歌,回想久远以前的大学生活,差不多人人都会有过这种经历。李娜是现实中有的一个女孩,但这首歌写的不仅是她一个人。其实也有点像《同桌的你》一样,把我那个年代能想起来的姑娘,写在她一个人身上了。
《我的童年》这首歌是写我自己的,写我当年的大院生活。北京有一半人都是在大院长大的,这里写的就是我那个院,能同时听到三个学校的下课铃声,从三个地方传过来的。因为比较安静,此起彼伏,自行车铃声也很清脆,我们把这些东西叫做童年。
《那里》这首歌是写给陈琳的,在她的追思会前一天晚上写的,所以后来就给了陈琳的好友杨坤唱,我觉得她在那里也许比在这会更好一点,就是能平静的,不被人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