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中八路军“辣椒面炮弹”让日军饱尝苦头
1940年9月下旬,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八路军一二九师从23日开始发起了榆(社)辽(县)战役。当时三八六旅负责攻打榆社县城,三八五旅负责攻打辽县县城。战役打响后,三八五旅首先攻打的是位于辽县附近的管头、石匣两个日军据点。
管头是日军设在榆辽公路上的一个重要据点,约有100人担任守备,配有1门“九二”式步兵炮。石匣在辽县西北,距县城七八公里,有80余人驻守,除装备有轻重机枪外,还配有1门山炮。
9月23日深夜,三八五旅攻击部队迅速包围了日军的管头据点。该旅第十三团以4个连的兵力并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山炮1门、迫击炮4门,从24日零时起与敌展开激战。但由于攻击部队受地形的限制,进展缓慢。至24日天亮,该团只攻占了日军的哨所阵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由于日军施放毒气,直到26日管头据点仍未能攻克。
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所部连日来的作战情况,对榆辽公路线及其周围的敌情作了冷静分析,于9月 26日发出《一二九师榆辽战役补充指示》,规定“战役进展方针”是:乘胜规复辽县并歼灭可能援辽之敌;对困守管头之敌施行封锁并做好将其歼灭的准备。根据这一指示,三八五旅首长决定除留第十三团部分兵力围困管头外,集中主力部队先攻取石匣等据点,然后再回兵攻打管头。三八五旅的七六九团三营经过一天激战,于27日午夜拿下了石匣据点。
时,困守管头的日军被三八五旅第十三团连攻带围,已是弹尽粮绝,就连洗澡用水也被喝光了。无奈之下,据点里的日军只能通过无线电向上司呼救。驻武乡的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第十二大队600余人,马上出动,经王村、榆社东犯,企图救援管头被困之敌。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获悉这一情况后,决定仍以第十三团攻打管头,集中其他几个团设伏打援。
29日晚,第十三团第一营在管头东面做好了攻击准备。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迫击炮主任赵章成,指挥该团迫击炮连转移到据点东面的高地。这里居高临下,便于观察日军据点内的防御和兵力部署情况。为了把日军从据点里赶出来,赵章成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和通讯员纪万明把炮弹内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填满辣椒面,再装上引信。就这样,他俩共配制了20发内装辣椒面的炮弹。为了提高射击效果,赵章成率领炮兵连把发射阵地推进到距敌150米处,标尺打到50度,实施抵近射击。随后,赵章成亲自进行瞄准试射,并规定了各炮的射击地段。
攻击开始后,赵章成和纪万明共同操作1门迫击炮,全连4门迫击炮同时射击,攻击部队的各种武器也一齐开火。炮弹在日军碉堡及其周围爆炸,一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堡,熏得日军难以忍受。日军以为八路军打了毒气弹,纷纷弃堡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