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故居展出千年“肉灵芝”
肉灵芝。
民间有句俗话形容胆大,叫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今天,您可以前往省城李鸿章故居,亲眼目睹“太岁”真容。此“太岁”可不同凡响,它是一种在民间被称作“太岁”的生物体——“肉灵芝”。
昨天上午,“太岁”由外地运到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副馆长吴胜告诉记者,在合肥展出期间,“太岁”将被放在盛满井水的透明水箱里,因为相对而言,井水污染小、没有化学物质,适合“太岁”生活。因为它生活环境的特殊,它又被誉为“生物和氏璧”。仔细瞅瞅,它比较像一块发灰黄颜色的大石头。
说到“太岁”的发现过程,还有一番曲折。昨天在李府,有关专家介绍,2004年,陕西一位农民在黄河龙门段打鱼时,在河滩上发现一个怪异的“肉蘑菇”。随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兴中和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米烈汉认真研究发现,“肉蘑菇”无论是外观形态还是组织结构,都和《本草纲目》中对“肉灵芝”描述的生物特征完全一致,两位学者认定,这就是古籍中以“肉灵芝”、“太岁”、“聚肉”名称出现和记载的奇特生物。
经专家考证,这株“太岁”高61.5厘米、宽42厘米、周长110厘米,重36公斤,生长至少在千年以上,是当时所发现的历史上最大、最重的“肉灵芝”,曾被誉为“中华第一芝”。
“肉灵芝”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学者王海鹰告诉记者,“太岁”靠水生活,再生能力很强,随意切割几天后都能再生。一旦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肉灵芝”就会进入休眠期。当再次处在适合它生活的环境时,它就会醒来,继续生长,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外的第四类生命体。(穆霞/文 刘兵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