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东京电影节的影帝,观众对他在获奖影片《钢的琴》中的表演映像太过深刻,反而对他在郑小龙的新剧《新编辑部故事》中出演的生活财经版编辑刘向前有些不适应,但王千源说喜剧的表演难度更大。日前,他接受《家周刊》记者采访,对于该剧遭到观众的质疑,他表示“我们已经尽力了”。生活中的王千源完全没有影帝的架子,他是个愿意听媳妇儿话、能陪女儿玩儿、会把父母接到身边同住的好男人。
谈新剧 为了这部喜剧做了很多尝试
《家周刊》:以前没怎么演过喜剧,为什么接了刘向前这个角色?
王千源:剧本写得真的很好,词的搭配和调侃都特别的到位。第一遍、第二遍看剧本感觉都不错。等演的时候就觉得还挺难的,这里面有双簧、贯口、相声,还有很多说唱的东西表现起来很难。
《家周刊》:为这个角色做了些什么特别的准备?
王千源:在这部剧中,我们会特别将角色类型化,刘向前就是胆小怕老婆的人,所以他总是紧张兮兮的,这种非正常的表演会符合喜剧的气质。在造型上也费了点小心思,比如刘向前的白球鞋,我在沈阳上学的时候就老穿,这就暗示刘向前的不成熟,希望观众能在夸张表演的背后想一想,其实会有所反思的。
《家周刊》:对自己在剧中的表现如何评价?
王千源:很喜欢,我们拍戏的三个月真的玩得特别高兴,以前我会在正剧中来点小幽默,《新编辑部故事》是我演的第一部纯正的喜剧,表演起来太过瘾了。
《家周刊》:有观众质疑这个剧大不如老版的,你怎么看?
王千源:我们真的竭尽全力了,就想展现一个好玩的,大家愿意看的东西。我们出发点是正常的、单纯的,没有一个人想把老的版本怎么样怎么样。我就是尊重剧本的风格、味道、戏的气质。
谈父母 和父母同住是福气
《家周刊》:你父母都是演员,对你的表演有影响吗?
王千源:我父母都是演员,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觉得这行业有那么的神圣,这只是我的工作,跟医生、记者、厨师的工作没有任何区别。说高了是为祖国艺术事业贡献青春,说低了就是养家糊口。对工作我要努力做好,而且自己喜欢表演。
《家周刊》:您说现在把父母接来同住家里很热闹,这跟现在好多年轻人不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说容易产生矛盾的想法不一样,能不能从儿子的角度说说跟父母同住的好处?
王千源: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细心的照顾,而且老人容易产生孤独感,跟父母同住有家的感觉,对孩子、父母都有好处,可以让他们有机会亲近。住在一起不是一种负担,其实是一种幸福的分享。
《家周刊》:平常您都用些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孝顺父母?
王千源:经常跟他们通电话,有时间就把父母接来一起住段时间,让孩子跟他们一起,这样大家在一起也很热闹。给父母打电话聊聊家常,看似日常的联络,但是其实老人家还是很希望知道你当下的消息。在外的孩子,平时要多跟家里的父母通个电话,报个平安,很简单的事他们就会很开心。
《家周刊》:能透露一些父母的养生方法吗?观众朋友可以借鉴。
王千源:养生主要还是注意饮食,多吃当下的应季水果蔬菜,尽量摄取天然维生素。也要适当参加适合老年人的健康运动。谈家庭 买菜带孩子听老婆话
《家周刊》:《新编辑部故事》里的刘向前是一位“妻管严”,生活中的你呢?
王千源:生活中我也是个听媳妇话的人,平时拍戏很忙,家里的事很少管。回家以后我太太让我干嘛就干嘛,没菜了,我就去菜市场买;让我带孩子出去玩我马上照办。其实怕老婆没什么不好,只要生活幸福快乐我就很满足。
《家周刊》:生活中您和太太大小事儿都是谁说了算,还是夫妻俩有分工?
王千源:家中的大小事儿都和爱人商量着来,经济方面也共同掌握,这样更和谐一点。
《家周刊》:生活中你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能不能透露您经营婚姻的秘诀?
王千源:多沟通,彼此信任。
《家周刊》:你觉得自己算得上一个好爸爸吗?
王千源:因为平时拍戏时候都不在孩子身边,所以现在一旦我在家,我就尽量和孩子在一起,尽可能的跟她一起经历一些,尽量做一个好爸爸。
《家周刊》:如果让您跟女儿单独呆上一天,您会怎样安排一天的生活?
王千源:听她的,她想做什么,我陪着。画画、游泳、她想做的都可以。因为孩子的成长在每个阶段都有变化,都是不能替换和复制的,所以,每个阶段都有当时当下的记忆,尽量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