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籍记载,从西域传入内地的重要农作物还有胡黄连、胡瓜(黄瓜)、胡荽(芫荽)、胡蒜(大蒜)、胡葱、胡桃(核桃)、胡萝卜、胡椒等。
核桃,中古文献一般称作“胡桃”,又或作“羌桃”,即从胡羌地区传入的一种“桃”,实际上这种果子与通常所说的桃毫无亲缘关系。关于核桃的传入,除了从张华《博物志》延续下来的附会之说外,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新线索。在《西京杂记》中记载有汉上林苑中有“胡桃”,云是出自西域,是否即为核桃不得而知 。但自曹魏以后,有关胡桃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据《艺文类聚》的引载,当时好友之间有互赠胡桃者 ,胡桃已作为祭礼物品 ,而晋朝内苑华林园中则种有胡桃八十四株 。至北朝时期,关中地区陈仓和阴平两地成为著名的胡桃产地,都出产好胡桃。《太平御览》卷971《果部》八引《广志》曰:“陈仓胡桃,皮薄多肌;阴平胡桃,大而皮脆,急捉则破。”不过,自《广志》以后,文献中关于胡桃的记载又很少见了,《齐民要术》和《四时纂要》也都没有记载这种果树的栽培方法。
另外这里也有一种说法:()
在太行山麓的武安市境内的“磁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炭化的核桃,不知是真是假,若是真的,就有可能打破千年来的传统说法,为核桃来自本土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