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1905~1983)名元定、才宁,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一是庠人,生于南京。民国11年,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发国13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民国26年冬,因湘乡,从事抗日宣传工,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民国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至澳门镜湖医院治疗。1950年5月康复,赴北京。1951年以的天边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 委、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党委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参加第二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肝,当选主席团成员 ,任第一到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3年逝世。
早期成名作品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以革命的立场观点,用现实主 义创作方法,真实反映了社会和人生。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文化界爪牙丑恶的面貌,最负盛名。长篇童话《金元帝国》以儿童语言写儿童心理性格,发出人民正义呼声,揭露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罗文应的故事》荣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艺术评奖会一第奖,《宝葫芦的秘密》亦深为全国少年儿童的喜爱。发表各类作品370余件,其长、中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逾百篇,长篇童话4部,剧本近10个,寓言数十篇,文艺论文及杂文逾百篇,文艺论著2部。作品除有各种专集、结集本、别集本、选集本及收入丛收类的版本外,有《张天翼文集》行世。
【张天翼】 (1906~1985)现、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元定,号一之,另有笔名张无诤、铁池翰 等。祖籍湖南湘乡,生于江苏南京。上小学和中学期间,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翌年退学,当过家庭教师、职员和编辑等。1929年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创作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时所写短篇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集子,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善长。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这时期还写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齿轮》、《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儿童文学作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等,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他写的短篇集《速写三篇》,深刻地暴露了国统区抗日运动的阴暗面,引起文艺界的重视和讨论,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的《华威先生》是他讽刺小说的力作。1942年因患肺病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养病,辍笔多年。长篇童话《金鸭帝国》也因病未写完。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他除忙于编辑刊物、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外,还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小说《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1954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剧本《蓉生在家里》、《大灰狼》等,并结集为《给孩子们》出版。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想象丰富,生动有趣,循循善诱,几十年来深受小读者的喜爱,为发展儿童文学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从30年代起,张天翼还发表了不少具有新颖独到见解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有文艺论著《谈人物描写》、《文学杂评》、《张天翼文学评论集》等,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这个是他的照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