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提到《繁星 春水》之类的我都会采纳,谢谢合作!
參考答案:论冰心的文学创作
卓 如
冰心,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女作家、女诗人、儿童文学家;卓越的教育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她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祖籍福建长乐。1919年登上文坛。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她在近8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和社会活动中,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为培育新生的一代,做出了多方面突出的贡献。
一、推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气
冰心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代开拓者,冰心这个响亮、优美的名字,早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就伴随着她的小说,闪耀在新文坛上。
“五四”是一个觉醒的时代、开放的时代,种种思潮大量涌进中国,年轻的冰心,在新思潮的激荡下,自觉地站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以睿智的目光,观察现实生活,运用小说这一艺术形式,提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诸如当时思想界、知识界关注的民主自由问题,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问题,教育问题,妇女问题,家庭问题,儿童问题,战争问题,人才问题……形成了当时反响强烈,又独具特色的系列“问题小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时代的主潮。
《两个家庭》是冰心在1919年9月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展示了两个家庭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一个家庭杂乱无章,儿啼女哭,生活矛盾尖锐,导致学成归国的丈夫顶不住环境的压迫,而抑郁致死。另一个家庭,处处洁净规则,温馨和谐,孩子天真活泼,有良好的教养。造成两个家庭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家庭主妇的文化教养不同,在当时普遍重男轻女的社会背景下,超前地较早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问题。
从家庭走向广阔的社会,直面黑暗的现实。冰心创作了《斯人独憔悴》,围绕着国难问题,展开父与子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进而揭发军阀官僚卖国投降的行径,暴露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反映了青年不能自由参加爱国运动的苦恼。由于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中极其现实的问题,触发读者“蹙眉顿足骂旧家庭的坏处”和思考对社会的改良,因而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报纸发表了评论,学生剧团将它改编为三幕话剧,在戏院公演,顿时冰心的名字受到文学界的注目。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冰心的成名作。接着,冰心又创作了抨击封建包办婚姻的《秋雨秋风愁煞人》。一个聪慧明丽的少女,一心向往中学毕业后再入大学,研究高深的学问,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是在“父母之命”下,被迫嫁给了一个纨绔公子的表兄,过着比囚徒还难受的生活,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同时期,另一篇有影响的小说是《去国》。揭示爱国知识青年同腐败政府的矛盾。小说的主人公英士,学成归国,一心要用所学的科学技术建设祖国,可是回国后,满目所见,百业凋零;充耳所闻,皆是政府的腐败,社会的污浊。军阀混战,国库空虚,建设事业无人过问。空怀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才干,不得不应外国的聘请,再度去国。作者把学习成绩优异,满怀豪情回国的留学生的遭遇,放在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政府的历史背景上展开,深刻反映了无数先烈为之抛头颅、洒鲜血的辛亥革命的失败,揭露了北洋政府的昏庸。对人才外流的忧愤、沉痛之情,贯穿全篇。当时的评论文章惊叹,《去国》“简直是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子”。从中可以看出冰心珍惜人才的醒世苦心。
《超人》是冰心早期小说的代表作。由于主人公何彬思索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知识青年内心的苦闷,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共鸣,获得了极大的赞扬。
30年代,倡导革命文学,左翼文艺成为时代思潮的先导。冰心的现实生活中,渐渐感到周围事物中有阶级、层次之分,人情世态中有很浓厚而压抑的辛酸成分。她的创作题材有明显的转变,对现实的反映深化了。这时期创作的《分》、《西风》、《冬儿姑娘》、《相片》等小说,都面对现实,站在时代的思想高度,观察人生,剖析人际关系,体现了她对社会生活新的体验,新的理解。基调是同情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赞赏劳动者的反抗行动,歌颂劳动者勤劳顽强的品德,鄙视剥削者逸乐的生活,鲜明地表现出她受到时代思潮洗礼的心迹。
《分》便是作者精心结构的篇章。它描写两个同时出世的婴儿,由于父母社会地位的不同,孩子从呱呱坠地起,便把“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永远分开了”。作者通过贫富悬殊的对比,表现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懑,对富裕生活的鄙夷,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在她的笔下,劳动者的儿子,眼里放出了骄傲勇敢的光,豪迈地说:“在我的头上,有无限阔大的天空;在我的四周,有呼吸不尽的空气。有自由的蝴蝶和蟋蟀在我的旁边歌唱飞翔。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割不完的。”这里隐寓着劳动人民的力量和光明前景。
《西风》中的主人公秋心,她和远同时就学于异国,彼此产生了感情,但是,秋心不甘心抛弃自己所受的教育,去做家庭主妇;为了远大的前途,毅然拒绝了远的爱情。不久,远就同一个年轻女子结了婚。从此天各一方,音信渺茫。作品只摄取这对青年时代的恋人,分手十年后,在旅途中的一次偶然的相遇,激起了一番情感的波涛,从而揭示了职业与婚姻的矛盾。这时的秋心,已经到了“卷地西风,半帘残月”的中年,青春的欢乐,像朝雾一样消逝了;劳碌的生涯,使她困乏憔悴;亲朋的零落星散,留给她的是无边的寂寞……面对着自己理想的恋人,眼望着圆满的家庭带来的温暖与快乐,她只有暗自悔恨、伤感、怅惘。小说真切地反映了无情的社会给一个满怀抱负的女青年所带来的不幸。
《相片》是冰心30年代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的小说中别具一格的篇章。作品描写一个美国的传教士——施女士,她年轻、温柔、美丽,可是毕牧师背叛了他们的爱情。随着年华的流逝,她只能借种花、养狗、玩赏古董来打发静寂的岁月。后来她收养了一个中国的孤女淑贞,幽静、甜柔的少女,整日像一朵柳花、一片云影似的追随着她,给她以极大的慰安和满足。她也把一腔热柔的母爱之情,倾泻在淑贞身上。回国度假时,为了减少自己的孤寂,也带着淑贞回去。18岁的淑贞,在异邦的土地上,结识了来自祖国的青年李天锡,他对淑贞袒露了内心的烦闷,倾诉了对东方祖国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唤起了淑贞青春的觉醒。但是施女士却冷酷地把这生机勃勃的嫩芽摧残了。作者用劲秀的笔触,展示了东、西方的社会生活图景,尖锐地揭露了慈善家、传教士的丑恶的灵魂,展现出施女士在10年调理、精心教养的帷幕下,隐藏着极端自私、卑鄙的占有欲,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80年代初,她以强烈、真挚的情感,优美、细腻的笔调,创作了充满爱国激情、寓意深刻的小说《空巢》。作者摄取两位同窗好友久别后一次重逢,在自然、亲切的叙谈中,展现出两个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历程,比照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作家通过两个好友的不同际遇,概括了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特别是蕴藏深意的结尾,生动、形象地回答了如何看待新社会本质的美。这部作品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是中断小说创作十余年之后的神来之笔,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桥》是一篇清秀隽美、诗意盎然的短篇小说,可以看作《空巢》的续篇。作品构思精巧而新颖,通过女主人公琳达飞越太平洋时的缕缕情思,打破了时空的间隔,勾勒出侨居异邦的第二代华裔的生活道路,表现出大洋两岸不同的生活节奏。主人公琳达生在中国,长于异域,她从母亲那里受到了祖国丰富文化的哺育,因而对祖国怀着深厚的情感,她常沉浸在祖国的优美文学的心灵环境里,她神往着祖国的故都和江南秀丽的风物。在异国,她觉得自己好像是一叶在大海上飘荡的孤舟,着不到边际。可是从台湾传来的却是祖国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的阴影,她忧伤,抑郁,她不敢回到“荒烟衰草”的故国。但是在祖国亲人的召唤下,她终于回来了,她目睹了展翅腾飞的祖国的英姿,使她处处感到温暖、亲切,她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如果小说这样结尾,应该说也不失为一篇好作品。但是作者不蹈覆辙,表现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眷恋,铁的事实清除了谣言的歪曲,加深了对祖国的理解。她独辟蹊径,赋予女主人公以崭新的使命:“你不是一个两头够不着的边缘人,你是一座桥,两头的桥脚都踏在很坚实的土地上,你要让桥两边的人们,不断地往来在这座桥上,交流着两国的文化和感情……”亲人的临别赠语,代表着祖国的声音,像鸣钟般在她耳边震响,使主人公从离愁别绪中摆脱出来,自豪地说:“我是一座桥!”它使作品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格调转为昂奋。
《明子和咪子》是冰心1984年5月创作的一篇小说。作者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以独特的体验,真实地反映了80年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小说的故事单纯,情节洗练。作者的笔力集中在明子爱猫的心情和种种行动以及咪子的活泼、可爱上。从明子趁妈妈得到“交换学者”的奖学金,出国进修,劝奶奶养猫,到向陈伯伯要小猫时,不敢把“鞭打绣球”好听的名字说出来;从明子轻抚咪子雪白的长毛,到梦见咪子被关在计算机里,急得满头大汗的形象描写里,表现了明子爱猫的情性。作者描写咪咪柔软轻巧地穿行,伸出前爪去挠奶奶那只正在摆动着的笔,以及活跃时的各种情态,都十分逼真,咪咪的活泼、可爱,仿佛涌现在读者的眼前。许多人读了这篇作品后,都喜爱这只全白的,只有尾巴是黑的“鞭打绣球”。
作者通过孩子和猫的联系,反映社会生活,但她不拘泥于生活现象的描绘,也不局限于对民众安居乐业的赞美,而向生活的深层挖掘,探寻深刻变化的根源,还高瞻远瞩,展望未来,随着世界各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大交流,社会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万般皆上品……——一个副教授的独白》和《落价》,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同一主题的两篇小说。作品反映的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变革,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知识贬值问题。万般皆上品,惟有读书低。它不仅仅牵动亿万群众的心,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万般皆上品……》发表后,引起了极强烈的反响,许多读者含着激动的热泪,纷纷投书,倾诉小说是怎样震撼他们的心灵的。冰心说:“那是我满含着心中的辛辣写的,国家是欣欣向荣地‘向前看’了,却还有些青年是‘向钱看’的。他们‘向钱看’的原因和手段却都不相同,我听到看到的够多的了,不由地笔下有了一种辣味!”可见作者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热情关注,主动肩起人民代言人的历史使命。她兼备作家的睿智,哲人的冷峻。《落价》和《远来的和尚》荣获《小说月报》1987年和1988年优秀中短篇小说“南车杯”百花奖。在高龄作家中,作品双双获奖,实为凤毛麟角。
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纯朴、善良、勇敢、聪慧、高雅的人物形象。他们性别不同,年龄层次有别,性格各异,以他们各自的风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廊。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六一姐是一位淳朴的农村姑娘,她随着当乳母的母亲到水天相连的海隅来,每次都会想出新鲜花样同游伴玩。但是在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她竟主动把自己的一双天足裹尖了,摧残少女的陋习限制了她的好动的天性,不能再与游伴共享海滨嬉戏的欢乐。但是封建的桎梏并不能锁住她那纯洁、美好的心灵。当童年的游伴到她的村子里来看社戏的时候,受到众人的窃窃议论,百般局促之中,六一姐却挺身而出,从容地用练达人情的话语,为游伴解了围,尽心庇护了童年的朋友,凸现出农家少女善良、美好的心灵。如果说六一姐是一个温顺、真诚的姑娘,那么冬儿可以说是“野性十足的假小子”,她外表“傻大黑粗”,因为过早失去父亲,贫穷迫使她小小年纪就挑起生活的重担,在黑暗、残酷的社会环境中,孤苦的冬儿,时时受到欺辱、挤压。但她不辞劳苦,不畏鬼神,不惧大兵,勇敢地起来向社会上不合理现象抗争,以强抗恶,为自己争得了生存的权利。苦难中的挣扎,横暴势力面前的反抗,练就了她的大胆、泼辣、倔强的性格。《小桔灯》里的小姑娘,则是一位文静、灵巧的少女,她面对突然降临的苦难:父亲因参加革命活动而失踪,母亲重病不起,她不惊慌,不哭泣,沉着地应付突来的袭击。她请大夫为母亲治病,她为客人精心制作小桔灯,送客人照着上山,她坚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她的敏慧、乖觉、镇定、乐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别后》里的宜姑,她是大家庭中的二小姐,她集精明干练、温婉敦厚于一身,成为家中的宰相,上上下下的事,都是她一手经理,做事既周全又痛快,里里外外,一切都安排得绵密而圆满,令兄嫂弟妹,无不心悦诚服,可以说是闺中英杰的典范。《第一次宴会》中的瑛,仿佛是宜姑式的精明能干的女子的延续。新婚的瑛,在慈母的催促下,奔向自己新建的“爱巢”,这里工程未竟,墙壁未干,满屋子的油漆气味,门窗户扇都不完全,院子里是杂乱的砖石灰土,却要筹备招待外宾的宴会。她机敏地筹划,稳静地指挥,辛勤劳作,周密安排,使杂乱的新居,变得整洁、优雅、温馨,一切陈设,无一不妥帖,无一不温甜。她端庄、流丽,以高雅的风韵,在客人中间周旋、谈笑,令夫君惊奇、佩服,引以为骄傲。《两个家庭》里的亚茜,是一个她受过高等文化教育,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女性,她选择一条清净的文化街,作为住所,院子里种了花草,窗外遮满绿荫,屋里布置得静雅、洁净。她不仅把家政料理得井井有序,而且在事业上有新的理想和追求,过着“红袖添香对译书”的充实生活。她善于教育子女,使新一代在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这一系列青年女性,都具有玲珑高洁的灵魂,她们生命的光华,把生活映照得更加美好,更加温馨。
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在冰心的笔下同样熠熠生辉,透出了温情一片。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鱼儿》是一篇很典型的抒情小说。它没有虚构的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铺开来描绘人物的仪表、服饰,也没有设置繁杂的人物关系,只叙述小说的主人公“我”在黄昏的海滨垂钓时,面对涌起、卷退的波浪,展开想象的翅膀:“我要是能随着这浪儿,直到了水的尽头,掀起天的边角来看一看,那多么好啊!那么一定是亮极了,月亮的家,不也在那里么?不过掀起天来的时候,不要把海水漏了过去,把月亮濯湿了。不要紧的!天下还有比海水还洁净的么?它是澈底清明的……”抒发了对大海的向往与赞叹之情。随后与一位老兵邂逅,老兵述说了海战造成千百人的伤亡,他也在战争中失掉了右臂,沉到海里了。后半部几乎完全是主人公情感的抒发。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展示反对战争,抨击把广大兵丁充当炮灰的主题情思。抒情手法的运用,对艺术形象的创造,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冰心的小说,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如《六一姊》,作者始终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描述“我”与六一姊见面时的腼腆,海隅拾鹅卵石时的欢乐,埋荆棘制煤时的急切心情,处处都显得质朴、自然、富有童真的情趣。特别是“我”与六一姊分手时,金色的斜阳落山后,暮色苍茫中,两个姑娘,坡上坡下,遥遥相望着,转过麦垄,便彼此看不见了。这匆匆的一别,既没有依依惜别的话语,也没有频频挥手的动作,却洋溢着动人的诗意,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少女时代天真浪漫生活的温馨。《海上》,描述“我”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坐在漂浮在岩石下面的一条小船上。一个老渔夫,从沙滩上走来,向她诉说他的聪明美丽的女儿,只爱海,夜晚跟着渔夫出海打鱼,攀着帆索,站在船头凝望大海。渔夫刚一转身,灯影里一声水响,女儿滑下去了,淹死在海里。这悲凉的故事,引发了“我”的无限感触,透过“我”的情感的直接抒写,在静默凄黯的美中,鲜明地映照出父爱的温馨和永恒。还有《两个家庭》、《鱼儿》、《小桔灯》等篇章,也都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笔法,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
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与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西风》的开头,以深秋萧瑟的大地,田野上“剩余的高粱梗头,在黄昏残薄的日色下,映出修长的森立的淡影。野草枯黄,田土也干缩的裂开。轨道两旁秋柳的黄条,在秋风尘土之中,摇曳出可怜的飘忽的情调”来衬托女主人公秋心的萧索的百无聊赖的心情。仿佛那萧飒飞卷的秋风无意中侵袭了你,使你在阅读的瞬间,步入作品的境界,不由自主地同情秋心的寂寞和感伤,沉浸在凄清的意绪里。当场景转到轮船的最高层上,“海上升起明月,海波上颤动着闪烁的银星,泱泱的海风之中”,10年前被秋心拒绝的远,在旅途中重逢后,依然追随着秋心,很亲近地坐在她的旁边,关心她,体贴她,给孤寂、悲凉的秋心,以微薄的慰安。在凄美氛围中,增添了丝丝的暖意。《寂寞》的环境渲染,更是色彩斑斓,那雨后的小山,彩云般的野茉莉,满池盛开的荷花,水边的小船,这些绚丽的景物,与人物心灵的波动融会贯通,使童真的情趣,更加地激荡;使纯洁的、真挚的手足深情,更显得甜美、温馨。
二、创造了永葆魅力的“冰心体”散文
在新文学运动初期,散文多是以议论为主的匕首与投枪,洋溢着昂扬奔放的战斗激情。而冰心却致力于现代美文园地的耕耘。1920年暮春,她在北京《晨报》发表了《“无限之生”的界线》,初秋又发表《一只小鸟》,拉开了叙事散文的序幕。真正引起强烈反响的是在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推出的《笑》。这篇叙事与抒情结合,情文相生,文采丰茂的艺术散文,成为现代散文史上第一篇引人注目的美文。
过去总以为只有用文言文才能写出千载传诵的散文,而冰心的创作实践,是对旧文学的示威,它显示了用白话文同样可以写出像文言文那样缜密、凝练、优美的散文,为确立白话文的正宗地位,起了促进的作用。《山中杂感》作者用她的秀笔,描摹山中不同时辰的景物,月夜的水声和笑语,黄昏的夕照,早晨的深谷,陡岩的俯视。色彩点染得极其分明,夜色中的月光、池水、白衣;绿树丛中的黄叶、红墙;岩石边的草丛、繁花;山下的远村、云树。冰心着力描绘的是静景,但又是动与静的交融,更衬托出景色的静美和柔和。
这清极、静极、美极的景物,自然地触发作者的情思,抒写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意味的领略。“岩石点头,草花欢笑”,仅仅8个字,没有鲜丽的色彩,却活画出清晨蓬勃欢腾,绚丽缤纷的场景。这色调,可以说是作者审美情趣的体现,她只淡淡一抹,却装点出一个高雅的艺术世界。随后发表的《图画》、《一朵白蔷薇》、《冰神》、《往事》、《到青龙桥》、《梦》、《闲情》、《往事》(其二)等,都满蕴着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明丽、委婉、精致,脍炙人口。
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她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在她的散文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阶级压迫蹂躏中国人民的惨景,以及英雄人民、爱国青年奋起反抗,英勇斗争的画面。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到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作者都写下了激动人心的篇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她更是以饱满的热情,鲜丽的彩笔,谱写一支又一支赞颂革命人民,万众一心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新曲。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还乡杂记》、《小桔灯》、《拾穗小札》等集子。从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兴建,到奇迹般三门峡市的出现;从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到湛江农场的开垦;从工人阶级的忘我劳动,到广阔农村的新面貌;从福建前线解放军战士的英雄业绩,到西北高原少数民族的新生……都得到生动的反映,给人以崭新的景象。同时,她的散文题材还扩展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以及人民群众的苦难和斗争,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国际知识,诸如埃及、印度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的中日关系;意大利的今昔;苏格兰的民间艺术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等,给人以新的启迪。
冰心的散文体现着她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冰心喜爱自然风光,凡是她的足迹所到,那里的山山水水便在她的笔下生辉:明媚的慰冰湖;雄伟的白岭;秀丽的绮色佳;阿尔卑斯山顶的淡黄色的新月;威尼斯的水街水巷;尼罗河岸边的农舍;古罗马的遗迹;广州的花市……她描绘景物,设色淡雅,穿插多姿,隽美倩丽,不像浓艳的牡丹,眩人眼目;仿如空谷之兰,散发出阵阵的清香。她满蕴着真情,但又不是倾吐无余,而是言情含蓄,委婉尽致;言婉而情深,耐人寻味。
大海,是冰心反复吟颂的题材,在她的创作历程中,曾多次以如泼之墨,描绘大海辽阔深邃、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形象,她把大海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她被称为大海的女儿,海的歌者。《海恋》写得最集中。作者紧紧扣住那片最朴素、最阔大、最惊心动魄的大海,从不同的角度描摹大海的意态、神韵。她从大海的边沿——南山、丘陵、麦地、沙滩、海岛、灯塔,勾勒出大海的概貌;又从大海的地理位置,四季景色的变化,描绘大海的不同情态。而作者最着力的是:清晨,金盆似的朝日,涌上来时,浓金泼满海面的斑斓;黄昏,银盘似的月亮,捧出水面后闪烁光明。这绚丽多姿的海面,是全文最精彩的片段,把瞬息千变的海景,写到了极致。在《寄小读者》通讯七中,作者对大海的描摹,从大处落笔,近处精雕,把平静的海面映衬得那样绚丽迷人。但她又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主要是借景抒情。海波的声响,唤起她对童年的回忆;海上的银河星光,触动了她远离家乡的愁绪;舟中的寂静,引起了她对挚爱恩慈的母亲的依恋;神户的璀璨世界,促使她清晰地忆起祖国的北京。思国怀乡,缱绻母爱的情感,同四周的景物交织在一起,仿佛那无声相映的微月的光、星光、岸上的灯光,也笼罩着缕缕乡愁。继而作者把笔锋从深阔无际的大海,转到宁静柔美的湖面。她对湖上黄昏的细致描绘,并不是赞赏绮丽的异国风光,而是为了倾诉她对东方的祖国和亲人最诚挚的爱。《尼罗河上的春天》、《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美的北京街头》、《春的消息》等,都是寓情于景,景随情出的佳作。不过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环境和对象的变化,情感更加高昂,意境更为深远。
冰心十分注重散文内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在看似平凡的题材中,创意出奇,构局善变。这是由她的思想造诣和生活环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冰心认为:只有真的、善的、才是美的。因而,她的创作,历来恪守一个“真”字,“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只听凭着创作时的思潮自由奔放。她的作品,挥洒的是她的“心灵里的笑语的泪珠”,描绘的是她心泉流过的痕迹。冰心的散文系列,聚集成一泓清亮的心泉,从中可以窥见她内心世界的丰富,时代知识女性心路的历程。冰心在青年时代,就富有求索的精神。她探索人生的真谛,她追究生命终结的境界,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