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称呼什么时候又被改为了熊猫了呢?
參考答案:重庆参观者将“猫熊”念成“熊猫”
“这实在是一段有趣的历史‘错案’。”在北碚文星湾的重庆自然博物馆陈列馆,曹幼枢副研究员说,重庆市民是“熊猫”的命名者,但他们自己却从不知道。
1944年12月,卢作孚创建的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开馆,展出各种动植物的标本,其中包括一种川康特产的世界珍奇兽类“华熊”(中华白熊),也称“猫熊”。最初是将其毛皮钉在墙上,后于1947年制成姿态标本,并专辟一室作自然生态环境布置,配合松柏、毛竹、杂林和雪山远景油画等,开国内先河。
这只我国博物馆中的第一只“活化石”熊猫标本,十分受观众青睐,北碚和重庆的很多市民都是举家前往观看。其标牌上面一行是拉丁文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us”,下行是中文学名“猫熊”。当时中文书写是自右至左,而参观的人却都按上面拉丁文的字母顺序自左至右,把中文学名念成“熊猫”,连报纸记者在报道中也写成“熊猫”。经广泛传播,这个以讹传讹的错误名词反而成了家喻户晓的习惯称谓,很难纠正。于是,以后的人们都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