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參考答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成功带来的喜悦过后,土壤肥力下降的难题开始困扰人类的头脑。土地虽然毫无怨言地哺育着农作物,却并非是可以无限索取的聚宝盆,几度春种秋收之后,土地的肥力用尽,收成开始下降。人类只好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砍伐树木,除去杂草,开辟出又一方肥沃的良田。在向自然要地的行动中,人类借助了火的力量。火可以焚烧掉原野上的杂草,火舌过后,人类可以很容易地耕种,而且焚烧过后,余下的草木灰掺入土壤中,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被人类废弃的土地,逐渐又长出了树木和杂草,一年年的落叶和枯草使贫瘠的土地再度肥沃起来。
火的另一个用途是使食物变得香甜可口。通过烘烤、煎炸、蒸煮等方法,难以下咽的食物在远古大厨们的手中脱胎换骨,仅仅是喷香的气息就令人类垂涎三尺。吃东西已经不仅是果腹,更是愉快的享受。许多原来避之惟恐不及的动物与植物,经过火的烧烤后成为美味的食品,使古代人类的食物种类扩大,我们祖先的餐桌上有了丰富的美食。
一旦掌握了植物生长的秘密,土地就变得越加慷慨起来。人类的粮食充裕到一时吃不完;而熟食虽然味道鲜美,却不能立刻用五指抓起热气腾腾的食物放到口中。制造一种盛放食物的器具迫在眉睫。土地又一次帮助了人类,利用火对泥土进行复杂的烧制,人类发明了陶器。陶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谷物烹饪而发明出来的。最初的陶器多为炊具和食器,在制造的过程中,聪慧的古人还在陶器上绘制了许多的花纹、图案,甚至刻上一些符号、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些远古的陶器,任何一件留到现在都是珍品,不仅在考古的领域是珍品,在艺术的领域同样如此。我们现在的厨房和餐桌用具,都是工业大批量生产出来的,虽然在结实程度上不逊于古人,但是却缺少了古人的艺术细胞和生活情趣。这也算是工业化生产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