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补历史课,印象最深的是:12世纪的开封,宋朝的国都,面积大约30多平方公里,人口居然有150万之多!
我现在假设:从宋朝的鼎盛时期到现在,开封(古汴州、汴京)每年正常及非正常死亡的人数是1万(如果汴州在某个历史时期的人口达到150万的话,数目肯定比这要大),那么经过900年的沧桑巨变,死于开封的人至少有900万;我们现在假想以下的情形基本成立:
1.中国人实行土葬,所以这些死去的人都被埋在了土里
2.古代交通运输工具很落后,人们不大可能将尸骨埋在很远的地方
3.出于祭奠方便的需要,人们也不大可能将先人的尸骨埋葬到很远的地方
所以,这900万以上的尸骨应该在古汴州周围不远的地方,而今这些地方肯定是开封市区范围以内的地方,可以想像,在开封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只要向下挖掘,就会出现累累白骨,但实际情况似乎并不如此,那么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一代又一代人们,他们死后留在世上的唯一证据------尸骨,究竟去了哪里?
恳请对历史、考古有研究的朋友给予解惑,谢谢!
參考答案:佩服你的思考。
我理解的是这样的:
虽然现在考古能够挖掘出古代的一些人骨出来,但一般都是封存比较好的墓地,应该是古代王孙贵族/富佬的。也就是说只有有钱人才能做到比较好的保存尸体。而大多数人都是平民,这些平民的尸体虽然有埋葬,因为不能做到比较好的密封,还是像自然界里的其他动/植物尸体一样被自然界消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