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词牌名,举点例子
參考答案:一般认为,“词牌”(词调)中用字最少的当推“十六字令”。全词一共仅16个字。如宋代蔡伸所作:“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挂影自婵娟。”(也称《苍
梧谣》词)
然而,也有人认为二句式的《竹枝》词才是用字最少的。它只有14个字,比“十六字令”还少了二个。
《竹枝》是从唐·刘禹锡所创制的“乐府”《竹枝词》脱胎而来的。有七言四句和七言二句两种。皇甫松的“木棉花尽(竹枝)荔枝垂(女儿),千花万花(竹枝)待郎归(女儿)”是两句式的《竹枝》词的代表作。括弧内的“竹枝”和“女儿”,它们不在主唱中而在和声伴唱时出现。破四字伴唱“竹枝”,句末伴唱“女儿”。不但皇甫氏此词按规矩应有这样的主唱和伴唱,所有“曲子词”凡称《竹枝》者也一律必须循例,遵照这种特定的格式去制作和歌唱。
引发争论的焦点就在这里。主张“‘十六字令’是用字最少的词牌”者,认为《竹枝》词中的和声伴唱二个“竹枝”和二个“女儿”8个字必须计算在内。它不是不是14个字而是22个字。因为没有这些和声伴唱,便没有所谓《竹枝》词的存在。既然和声伴唱是《竹枝》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和声伴唱的字怎么就能不予计算呢?
而主张“用字最少的词牌当属二句式‘竹枝’词”者,则认为只能计算“主唱”歌词的字数,和声伴唱只不过是“歌时群相随和之声”(《词律》卷一),陪衬的字是不能算数的。它本来就被说是“七言二句”而不是“十一言二句”。
究竟,哪种说法更有道理些,哪个“词牌”的字数才是最少的,到目前为止似乎仍没定论。那么,就继续让它留给好论者“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