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不会的 不过
环球时报译介,10月2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洛杉矶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饮食和环境决定哺乳动物的睡眠需求量。一般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的睡眠时间长,杂食动物则介于两者之间。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人类身上,研究者西格尔博士对此的解释是,吃肉多的人,能够一次摄取更多能量,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这使其能放心地睡很久。
他研究了60种哺乳动物的睡眠习惯后,发现饮食和环境决定了不同种类动物的睡眠需求量。比如,狮子猎到羚羊,吃掉它就能摄取足够一天消耗的能量,没必要再找食,剩下的时间就能睡觉,消化食物并补充体力。而长颈鹿每天要吃60公斤植物,才能摄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它还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因此每次只能睡5分钟。
此外,人类与其他杂食性哺乳动物相比,睡眠时间较短,一般每天需要睡7—8小时。西格尔博士认为,这是因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晚睡早起比爱睡觉更符合进化规律。晚睡早起的人用于与别人沟通、学习生存技能的时间和机会更多。这种优胜劣汰的进化规律造成了有些人睡眠时间较少。
**********************************************
过分晚睡早起都不健康
--------------------------------------------------
虽然几乎所有人的作息习惯都是昼出夜伏,但是确实有一些人是所谓的“百灵鸟”或者“夜猫子”,即起得特别早或者睡得特别晚的人。“百灵鸟”们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卧室的时候就从床上跳起来,精神抖擞地吃早餐、读晨报,并且到户外进行锻炼;“夜猫子”们半夜时分精神很足,但早晨要费很大劲才能爬起来,并且通常因为起得太晚,连吃早饭的时间也没有就要赶着上班去。
通常,人们比较推崇前者而对后者不太认可。美国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哉茨认为,作息过早或过晚都不健康,甚至会导致睡眠紊乱症,这种疾病可以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遗传影响睡眠模式
很多研究人员认为睡眠习惯是有遗传基础的,最近科学家们在美国犹他州的一家人身上找到了支持该理论的证据。这户人家所有家庭成员都有与众不同的睡眠习惯:他们晚上一过7点就困得睁不开眼睛,而凌晨两点却十分清醒。研究发现,他们的某个基因序列与常人不同,而该基因正是控制生物钟节律的。
哉茨同时指出,睡眠模式可能受到生理和社会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校的大学生通常都是“夜猫子”,面临学习和社交的压力,一般不熬到凌晨不睡觉。还有人工作单位离家太远,不得不早起两个小时赶公交车,就自然成了“百灵鸟”。上了年纪的人通常会起床较早,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白天小睡的习惯,而且夜里睡觉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噪声、光线的干扰,所以睡不着。光线对睡眠节律影响最大。从事室内工作的人一般属于“光线缺乏”型,后果是激素水平变化出现异常,影响人体的生物钟,所以比较倾向于晚睡。
利用光线调节睡眠
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对于选择工作很重要。例如“百灵鸟”应该尽量不上夜班,“夜猫子”要少上早班,免得因为睡眠不足导致精力不集中,发生事故。大多数人在环境和生活条件改变的时候能恢复到正常的作息习惯,但也有人旧习难改,一直坚持一种作息模式。如果强迫“夜猫子”遵守正常的作息制度,可能会导致失眠;“百灵鸟”如果非得值夜班,就会明显感到精力不够用。
患睡眠紊乱症的人可以通过光线治疗或服用适当的药物缓解病情。研究人员建议“夜猫子”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早睡的习惯,睡觉的房间应该安静,光线暗一点,温度适宜;“夜猫子”还可以进行晨间锻炼以保持清醒。“百灵鸟”们也可照此办法,比如睡觉的时候把窗帘拉好,免得被早晨的阳光弄醒。需要值夜班的“百灵鸟”在白天睡觉以前服用一点褪黑激素,那样睡眠质量会更好,夜里工作会更有精神。
*****************************
别过分就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