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语句,越长越好,不要垃圾!!!
參考答案:《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八骏图》
白居易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八骏图,君莫爱。
周穆王为西周第四代君王,其母据称为当时的房邑侯房钟之妹(周昭王的房皇后)梦见先祖丹朱公授灵而孕。天驷星在西周时是因为当时的房邑即古房国较为强大而被星相学家命名为房星,是古房国的象征。房星之精下凡化为八骏,周穆王藉“八骏”与西王母相会于瑶台。
《八骏图》中八匹骏马传为周穆王之马,为房星之精降世所化。说法有二。
以马的毛色命名。据《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史记·赵世家》:“造反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骡、绿耳,献之缪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一说赤骥、飞黄、白〓、骅骝、騄耳、〓騟、渠黄、盗骊。一说骅骝、騄耳、赤骥、白义、渠黄、逾轮、盗骊、山子。
以速度命名。据《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形;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扶翼,身有肉翅。”
图画见闻志 卷五○《八骏图》
宋 郭若虚
旧称周穆王八骏,日驰三万里。晋武帝时所得古本,乃穆王时画,黄素上为之。腐败昏溃,而骨气宛在。逸状奇形,实亦龙之类也。遂令史道硕模写之,宋、齐、梁、陈,以为国宝。隋文帝灭陈,图书散逸,此画为贺若弼所得。齐王知而求得之,答以骏马四十蹄,美锦五十段。后复进献炀帝。至唐贞观中,敕借魏王泰,因而传模于世。其一曰渠黄(身青,尾赤,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其二曰山子(身紫,尾黑,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其三曰盗骊(身黄而黑斑,尾黑,项下至肚红而蹄黑,鬣绝少也),其四曰绿耳(身青,黑而虬,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其五曰赤骥(身赤,尾赤而黄,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其六曰盗骝(身浅紫,尾深紫而虬,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其七曰逾轮(身紫而带黑,尾黑而虬,项下至肚红而蹄黑,额上精向前尖而上卷),其八曰白义(身青,尾红,项下至肚红而蹄黑。
《天马图》 图案为一飞马,马生两翼。
天马一词,最初见于《楚辞·离骚》、《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书中。张骞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后得大宛汗血马,比乌孙马强壮,改乌孙马名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公元前119年)后,天马发展成“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神话故事似的“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使人想向出“马生两翼”,慢慢被称为龙马。《西游记》中有白龙马,便是一例。天马似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龙,这种动物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见。
马祖神
汉代盛行崇尚马的习俗,当时“天马”就被老百姓们敬奉为“马祖神”。而“马祖神”的崇拜则要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就有祭祀“马祖神”的风俗。据《周礼·夏官》记载,曾有专管“王马之政”的“校人”在每年春夏秋冬都要祭祀“马祖神”。《孝经说》记载“房为龙马,是马之祖”。这里的“房”是指天空当中的“房星”。《尔雅·释天》说“天驷”是“房星”,“房驷星”为“天驷”。那么从天空中的星相来看,东方七宿“苍龙”这一个大星座,是“角、亢、氐、房、心、尾、箕”七个星组成,第四个星座就是房星,我们的古人把它当成“马神”来敬奉。
传说马神原是天上的房星,又称“天驷”。他原为王母驾车,蟠桃会时,被留在在天门外,由于发牢骚被贬下人间。在赵州张果老与鲁班斗法,鲁班气得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抠出来扔了,被马王爷捡起安在自己头上,于是就成了三只眼。后来王母想起了他,在六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召他回归天宫,民间于这一天祭祀马神。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马王者房星也,凡营伍中及蓄养车马人家,均于六月二十三日祭之。”这种对马的崇拜,应当说起于远古,古代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神崇拜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后来便演化为马王爷的仙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