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贤君评选;
时间范围;自秦至清
地理范围;东至关外的后金 西至西迁的西辽 南至唐南的大理 北至大漠的蒙古
大小范围;无论是封建的中原政权还是边疆的民族政权 无论是长期的正统政权还是短期的农民政权 都可以进入评选范围以内
评选条件;1、君主不能早死 2、君主统治时或死后不久不能发生农民叛乱
3、评选时不得盲目跟风或基本雷同 4、说出自己的理由
5、个人意见误使用他人网页 6、不得与我的结果一样
我的评选结果;
1、汉文帝
2、汉光武帝
3、隋文帝
4、唐太宗
5、康熙帝
6、北魏孝文帝
7、辽圣宗
8、汉景帝
9、明宣宗
10、雍正帝
(本人才疏学浅有何疲癃请立即指出虚心接受决不回改!哈哈 开个玩笑)
參考答案:说到“贤君”,我们首先得看看“贤”字做何解:
做形容词的时候,有以下几解:
(1)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2) 有德行;多才能
(3) 又如:贤声远达(好的名声远扬四处);贤歌(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贤才(德才并美之人);时贤(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
(4) 对人的敬称
(5) 又如:贤宰(知县);贤乔梓(尊称人家父子);贤竹林(魏晋间“竹林七贤”。后用作对他人叔侄的敬称);贤弟;贤甥
(6) 良,美善
(7) 又如:贤否(好的与坏的);贤妻(贤淑的妻子);贤慧(称美女子善良而明大义)
(8) 艰难;劳苦
做名词的时候,有以下几解:
(1) 有才德的人;人才
(2) 又如:贤圣(圣贤);前贤(有才德的前辈);先贤(已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圣贤(圣人和贤人)
(3) 人的贤能
做动词的时候,有以下几解:
(1) 胜过,超过
(2) 尊重;崇尚
(3) 又如:贤贤易色(学习贤美的品德来改变好色之心)
“贤”字既有如是解法,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何谓“贤君”
诚如gsxy兄所言,“贤”是有标准的,尤其是身为人君。若是布衣,自当以诚信、孝顺、仁厚、礼貌、智慧为“贤”;若为人臣,自当以忠心、孝顺、诚信、礼貌、智慧、才干为“贤”;若为人君,则当以谦虚、才干、智慧、辨忠奸、亲贤臣远小人、为天下谋福、治国兴邦为“贤”。
人君之“贤”道,正所谓“成天下者不拘小节”,如果把君王放在布衣是“贤”道上,可能只有那些碌碌无为的君王才能称得上“贤君”,而李世民、刘彻等人,终究都是杀戮太重之人,不何布衣之“贤”道,未敢称贤,这显然是错误的。
所以,我对认为历代的十大贤君应该是(按朝代列表):
1、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大力减轻农民的苛捐杂税,使得秦末汉初萧条的景象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与景帝有“文景之治”之称。
2、汉景帝刘启,同上。
3、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天下大治,据说国库里面的钱多得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也用不着。他大胆启用了卫青、霍去病等人,大破匈奴,解决了北方的危机;虽则有些刚愎自用,但也无损其英明神武形象。
4、北魏孝文帝。大力实行鲜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不信巫,坚决反对卜巫迷信,对端正风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心纳柬,亲贤臣远小人,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6、武则天。她延续了贞观遗风,并且敢于大胆起用新人,并委以重任,在用人上,实在不失为一位贤君。
7、成吉思汗铁木真。开疆阔土,将中国的疆界打到了欧洲,在军事上,成吉思汗是绝对的贤明才干。
8、明成祖朱棣。虽然是篡位得来的政权,但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百姓也过得安乐,算得一位贤君。
9、清圣祖康熙。平三藩、并葛尔丹、收复台湾、驱逐罗刹,这在保持国家统一大业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功绩。在用人方面,康熙也是很有谋略,惟才是用,算得贤君。
10、清高宗乾隆。乾隆在位期间,虽则屡屡大兴文字狱,但是在朝政、地方政务方面,乾隆还是非常勤勉,在位60年,百姓安居乐业,可算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