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郭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是金庸虚构的呢?
參考答案:郭靖历史原型考略
查氏之《射雕英雄传》主人公郭靖于襄阳保卫战中殉国[参看兄弟之“大宋义士郭靖小传”一文]。小说中之郭靖当然为虚构人物,不过,历史上确有其人否?以前曾听某君言道:宋确有郭靖其人。当时一笑。前几日偶翻宋史,不想竟然果有郭靖其人。现录于下。 [宋史列传卷449,忠义传4之《杨震仲传》附《郭靖传》] 有郭靖者,高桥土豪巡检也。吴曦叛,四州之民不愿臣金者,弃田宅,推老稚,顺嘉陵江而下,。。。。。。曦尽驱惊移之民使还,皆不肯行。靖时亦在遣中,至白厓关,告其弟端曰:吾家世为王民,自金人犯边,吾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居入关,今为曦所逐,吾不忍弃汉衣冠,愿死于此,为赵氏鬼。遂赴江而死。这与宋史中一个重要的事件有关。宋宁宗开禧间,权臣韩侂胄执政,欲伐金以固权柄。时宋名将吴麟之孙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兼知兴州,为宋川陕前线重镇。开禧二年(1206年),吴曦叛宋降金,引起川陕边境大乱。郭靖之事就发生于此期间,后宋平乱诛吴曦。[可参看宋史之吴曦传。]
历史上的郭靖比起小说中的同名英雄,实在很平凡(巡检为宋时设于沿边或关隘要地之武官,受州县官节制)。非大漠射雕,纵横天下,负天下之望的大侠。然郭靖负民族气节,宁一死而不为异国之民——吾不忍弃汉衣冠!壮哉斯言,铮铮铁骨!近千载后读之,兄弟感佩不已。较四百年后之洪承畴、孔有德之流,不异金玉之于粪土也!一史中真实之郭靖,一小说家虚构之郭靖,虽事迹有异,声名有别,然皆吾国忠贞之士。不知这是不是仅仅是巧合。亦或上天奖忠贞之士而作此安排?
如果说,史上之郭靖与小说中的郭靖相同之处,只是同名且皆为忠贞之士,一生行止差异极大。那么襄阳保卫战之时,视强大的蒙元军为无物,孤军敢犯敌锋,最后为国捐躯的宋平民义士张顺、张贵无疑与射雕中与襄阳共存亡的郭靖更多相似之处。请看宋史的记载——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困五年,。。。。。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张贵曰“竹圆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众皆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之,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之,立庙祀之。 [宋史列传卷450,忠义传五,张顺传,附张贵传。]
后张贵与元军激战,不幸被俘不屈而死。[两张殉国约在1271年]
宋与蒙元之战,争夺襄阳是极重要的战场。1236——1239年,1259年,1268——1773年,蒙军三次猛攻襄阳,尤以最后一次的五年围城战最为惨烈。襄阳是宋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襄阳得失关乎宋元之命运。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降元(按查氏之射雕,郭靖于襄阳城破时殉难),1276 年临安即告不守。1279年,厓山海战宋亡。可见襄阳的重要性。
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查氏小说中于襄阳殉国的大侠郭靖=不弃汉衣冠、从容赴江之郭靖 1271年之英雄的襄阳二张。
宋君臣虽大多惧外敌。然而横扫欧亚的蒙军灭宋却耗时近半个世纪,实因下层民众之英勇抵抗。襄阳保卫战中的英雄二张实为此中之杰出代表。鲁迅曾说,中国自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生取义之人,虽为二十四姓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不能掩盖他们的光芒。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是哉斯言!自古英雄多贫贱,卖国媚外者多为食肉者。
近千年过去了,回想当年吾国先贤力抗强敌之英雄气慨,兄弟不禁为之神往。而当年无数勇抗外敌的英雄和无名英雄,吾等后人当永志不忘——如同我们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纪念抗日英雄一样。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啊!何时我们也能有一座无名战士纪念碑——一座铭文为“你的姓名无人知晓,你的业绩永世长存”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