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把鸡毛插在土里,到点儿了据说会从土里跳出来,是不是啊
參考答案:在中国人心中,立春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为它标志着冬去春来。立春这天,山东人通常要三五成群到野外去迎接春天,有的地方似乎连春天从什么方向来都知道了,说是出了村庄往东走,而且迎接到的“春天”也很有意思:出村庄后不论远近,只要遇见穿红衣、戴红帽、披红围巾或者提红包袱的人,就算是迎着春了。
在鲁西北流行一种用鹅毛或者鸡毛“试春”的活动:把一根竹筒埋进地里,在露出地面的筒口上放一根鹅毛或者鸡毛,立春时刻一到,鹅毛或者鸡毛就会飞起来,说明地气萌动,春已来临,当地俗话叫做“春来鹅毛起”。有的地方还曾流行“咬春”、“尝春”和缝制春鸡的习俗。“咬春”其实就是在立春时吃生萝卜。据说立春之日咬一口生萝卜可消除春困。“尝春”的情形实际上和“咬春”差不多,只不过咬的不是生萝卜而是春饼和春盘。春饼是用面烙制的薄饼,春盘又称“五辛盘”,是将五种辛辣的生菜装到一个盘里,通常是用葱、姜、蒜、芥菜疙瘩、辣椒等切成细丝调和而成,有点类似于拌凉菜。现在吃春盘、春饼的习俗已不多见,大多改吃饺子、面条了,民间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春鸡缝制的时间一般是在立春前和立春的当天。立春前缝制的谓之“迎春鸡”,立春当天缝制的谓之“打春鸡”。“迎春鸡”缝一只,“打春鸡”缝两只。缝好后分别缝在孩子袄袖和帽子上,或者分别缝在两个袄袖上。这样一直戴到正月十六,在孩子的母亲回娘家的路上扔到河里,让水漂走、喻长命百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