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
a thick soup;
羹
gēng
〈名〉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tick soup]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soup]
羹匙
gēngchí
[spoon for soup;table spoon] 匙子,为椭圆形或圆形的带柄小浅勺
羹
gēng ㄍㄥˉ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郑码:UCUG,U:7FB9,GBK:B8FE
笔画数:19,部首:羊,笔顺编号:4311214444431121134
a thick soup;
粥 共12画
米 6画
86五笔 xox
98五笔 xox
【笔顺】:515431234515
粥
conjee;porridge;
粥2
zhōu
(1)
(形声。字本作“鬻”。从鬻(古文“鬲”字),米声。鬲,古烹饪器。本义:稀饭) 同本义 [gruel;porridge;congee]
粥,驙也。――《广雅》
驙粥之食。――《礼记·檀弓》。疏:“厚曰驙,稀曰粥。”
崇为客作豆粥。――《晋书·石崇传》
恃粥耳。――《战国策·赵策》
粥以糊口。――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粥饭僧(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粥鼓(谓僧寺集众食粥时击鼓);弱饧(甜粥)
粥
zhōu
柔弱的样子 [delicate]。如: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又指鸡相呼声)
另见 yù
粥少僧多
zhōushǎo-sēngduō
[the gruel is meagre and the monks are many―not enough to go round] 准备的粥少,化斋的和尚多。比喻人多东西少而不够分
粥1
yù
〈动〉
(1)
同“鬻”。卖 [sell]
则使其贾粥之。――《周礼·巫马》
不粥祭器。――《礼记·曲礼下》
田里不粥。――《礼记·王制》
(2)
又
戎器不粥于市。
(3)
又如:粥画(卖画的)
(4)
养育 [bring up]
初俊羔助厥母粥。俊也者大也,粥也者养也。――《大戴礼记》
(5)
嫁出 [marry off]
请粥庶弟之母。――《礼记》。郑玄注:“粥,谓嫁之也。”
另见zhōu
粥1
zhōu ㄓㄡˉ
(1)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小米~。
(2)
像粥的东西:泥~。乱成一锅~。
郑码:YZUY,U:7CA5,GBK:D6E0
笔画数:12,部首:米,笔顺编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