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英文课件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
后来查是原是由孔子的名言翻译过来的。
又有人说是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到底这句话最原始的出处是在哪里呀?
敬请文学高手解答
參考答案:出自《荀子·修身》
荀子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他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明也,因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知对于行的指导作用。荀子还说:“知明”则“行无过矣”。
道的实践是学习和认知的必然归宿,不闻不见之道,不是真正的仁道,它的实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我们应努力去践履正道,因为道就在我们身边,不去努力实践,仍然达不到目的,再小的事情,不去做永远也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