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女画家邹莉的102幅绢本工笔重彩仕女画《中国后妃百图》在广东画院展出。与一般美术作品不同的是,她的作品具有历史和人文的视角。问及邹莉的创作初衷,她坦言,女性形象是她作品的主题。在她看来,中国许多传统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她们对情的执着追求,对性的自觉压抑,对生活不屈不挠的态度,忍受着压迫仍进行抗争的精神,令人感动。作为现代女性,邹莉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完整、大量的挖掘,以自己的画笔把这个题材表现出来,借以反思女性在历史上的存在,唤醒女性在现世的自觉。
1992年,邹莉曾以白描的方式为历史上的后妃们绘制了黑白图集,在此基础上,历经数年的创作,她以工笔重彩的形式重新编绘,画成《中国后妃百图》。在中国历史上,系统地表现古代后妃的图画作品尚未见记载,可以说,邹莉是第一次对历史上的后妃们进行了整理。
后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特产物,为了能抓住最典型的特点表现人物的个性,邹莉在几年的时间里,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读物,从中总结出人物的特点。比如在画末代皇后婉容时,她认为最能表现婉容的镜像是不幸的婚姻导致她感情的失落,她只能依靠鸦片来麻醉自己。邹莉用一个被鸦片麻醉的形象表现了末代皇后的悲剧人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汉成帝妃班婕妤为摆脱迫害退出东宫,并写了《团扇歌》以抒发情怀。邹莉独出心裁地将班婕妤画在一柄团扇上,她执笔沉吟,若有所思,画面上还画出了数柄团扇和飘摇的落叶在秋风中盘旋,衬托出她坎坷的命运。类似这样动人的形象还有很多……虽然全部作品不能说是无懈可击,但作品中人物的每个眼眉、每个服饰,都能看得出邹莉对每个人物倾注的心力。
作为一个女画家,邹莉的《百妃图》也展现了女性画家独特的创作手法,她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大胆地运用了现代绘画的观念,借鉴了西洋画的手段,构图上打破时空间的局限,在同一画面上表现情节的发展过程;有的还借鉴电影中叠印的手法,使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人物表现上,采用了包括写实、抽象、浪漫等各种办法来表现人物的特性,用国画、水彩、水粉、油画等技法来使众多的画面丰富而不雷同;在色彩的运用上,她发挥了中国画色彩的装饰性和表现力,在每一幅图中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色调,都与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世、经历等“随类赋彩”,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百妃图》曾入选九届全国美展获插图类铜奖。1998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参观人员签名除用名册外,还用了30张四尺宣,北京观众写下观感的留言簿就有3厘米厚。这些,都让在艰难中完成画作的邹莉十分欣慰。
邹莉说,能完成这些作品,她靠的是一种沉静的心态和淡泊的心境。她虽然历经坎坷,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绘画的热爱。1995年,她毅然放弃画院专业画家的铁饭碗,成立情铸画院,这也意味着她没有了一份固定的工资收入,开始自食其力的职业画家生涯。1995年-1997年间,她用彩色工笔画诠释这些后妃们,每天绘画16个小时,绘《水觞》一图时,她整整一个月埋头苦干,足不出户。两年里,没有约稿、没有外出,她也放弃了很多赚钱的机会,只能靠平时的教学收入来维持生活,但她毫不后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潘嘉俊这样评价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不领取国家工资的境况下中,邹莉迈上了这个悲壮的历程,就如同在缺氧的高原上进行登山运动,在烈日下跑着马拉松。”所幸的是,邹莉的行为得到了众多人的支持。丈夫在背后的支撑,使得邹莉能够抛开经济这一现实问题,而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的鼓励更让她觉得弥足珍贵。
《中国后妃百图》完成后,邹莉正在酝酿创作百米长卷《武则天》,以展现这位女皇80年的人生,对于这杰出的女性,邹莉已经用了多年的时间来构思和研究了,但一时难以完成。邹莉坦言,由于她的特殊处境,她不得不面对许多现实问题,最直接的就是经济问题,这很容易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浮躁,而这,正是绘画的大忌。另一个困扰就是社会对于女性题材美术作品的忽视,邹莉的很多追求,还得不到社会的理解。
任何一个画家都不会忽视现实的题材,邹莉亦然。她说,在她的女性作品中,改革开放后涌现的女企业家们是重要的一个系列,她希望能在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尽早完成。她要用细如发丝的线条,编织成一幅幅作品,表现千秋妇女的功和绩、情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