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什么危害啊???
參考答案:染色体末端变短
动物染色体末端,有一种被称为“端粒”的保护性结构。它们能够维护染色体稳定,进而长期稳定细胞状态,是动物长寿的“保护伞”。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端粒的长度正随着人类进化变得愈来愈短。一旦端粒短到一定程度,染色体变得不稳定,细胞容易被疾病侵袭,表现在身体外部就是癌症、老年痴呆、心脏病、中风等。不仅如此,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心理高压,对端粒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不稳定的染色体通过母婴代代相传,人类将在30岁就早早过世。
据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员Peter Baumann说,染色体的特别末端--端粒包含了保护染色体免受损害的重复DNA链。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一部分端粒会遗失,这个过程象提醒细胞在某个特定时刻后停止分裂的生物钟。
HHMI的会长Thomas Cech说:"科学家早就知道端粒的DNA组成,而且知道这种蛋白与端粒的末端紧密相连。但是染色体特定末端的蛋白帽只能在某些单细胞生物中发现,例如原生动物和酵母。"
Cech实验室的研究人员Baumann首先在裂变酵母和人类中发现了这种新蛋白。Cech和Baumann将这种蛋白命名为"端粒的保护"(POT-1)。
Baumann说:"这项发现中令人兴奋的一点就是POT-1蛋白在单细胞生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
Baumann说,在裂变酵母中发现一种蛋白很有利,因为在这种生物体中敲除某个基因相对较简单,因此更易了解这种蛋白的功能。当POT蛋白被敲除后,酵母就不能保持其正常的线性染色体,并且末端迅速退化。
随着包括人类的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Baumann和Cech就能利用计算机数据在其他被测生物体中寻找响应的POT-1基因。他们最终发现,裂变酵母的POT-1基因在人类基因组中有"很好的匹配"。
Baumann和Cech都强调这项发现是全新的,因此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还需较长的时间。Cech说,在大多数人类癌症中,端粒的复制都很活跃,因此POT-1蛋白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这样的话,改变POT-1蛋白与DNA连接能力的药物就能成为新的化疗介质。"
参考资料:北青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