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天在新华书店看见一本《红楼复梦》这本书,在那本书的序上说:“此非彼《红楼梦》。”我大体上翻了一番,我看那上面的人物名字,都是用的《红楼梦》的,而且我看见书的最后一回,是“十二钗重聚大观园”。那这本书到第一是以什么样的书呢?它的作者的情况,书的大体情节,主要人物命运,它与《红楼梦》的关系,文学价值如何?他是不是《红楼梦》的一个序本呢?请大虾们指教
參考答案:红楼复梦
是书一百回,题“红香阁小和山樵南阳氏编辑,款月楼武陵女史月文氏校订。”校订者有序,末题“嘉庆已未秋九重阳日书于羊城之读画楼”、下行再有“武陵女史月文陈诗雯拜读”。序中称作者为“吾兄红羽”。自序末题“时嘉庆四年岁次己未中秋月,书于春洲之蓉竹山房。”又“红楼复梦人少海氏识。”由这些可推知,作者姓陈,字少海、南阳,号小和山樵、红楼复梦人,广东肇庆阳春人。陈雯,字月文,号武陵女史。
嘉庆十年(1505)金谷园刊本。内封题“嘉庆乙丑新镌红楼复梦金谷园藏板。”依次为序,自序,绣像,共十六页,凡例,有二十六项,再为目录。正文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二字,还有嘉庆十年本衙藏板本等三种板本。另有光绪二年(1576)上海申报馆仿聚珍版本以及民国六年上海荣华书局、民国十二年启新书局等石印本。春风文艺出版社有一九八八年的简体字本。
书说“原夫桃李园边、芙蓉城畔。心香一线,幻来色界三千;春梦无端,倏起琼楼十二,普天才子作如是之迷观,绝世佳人唤奈何于幽恨。爱由心造,缘岂天悭。斯则情之所钟,即亦梦何妨续。”自序云“雪芹之梦,美人香士,燕去楼空。余感其梦之可人,又复而成其一梦。”可见作者是意在重读《红楼梦》中的儿女情长,但“伦常具备,而又广以惩劝报应之事”,似乎又以儿女情长之事来作风化劝诫之说。具体如何呢?
书接《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后,叙宝玉出走后,诸美人云散风流、相继谢世或披发入山。贾政亦逝,贾府惟有李宫裁、薛宝钗和王夫人相依为命。袭人在嫁蒋玉函后不到一年,蒋死,袭人兄贪图钱财欲将其妹再嫁,袭人抵死不从,并以破碗片刎颈,没有死,哭诉于王夫人,王夫人收袭人为义女,接回贾府并命花知芳写下字据,永远断绝与袭人的兄妹往来。袭人进贾府以后,日夕与宝钗、李纨相处。一日她伴宝钗做针线活后,拉着宝钗逛大观园,因见潇湘馆萧条冷落,不忍入其内而进怡红院。宝钗睹物思人与袭人抱头大哭,昏昏沉沉中宝玉、黛玉等冉冉而至。姊妹各叙旧情。
是时抱琴从梦中醒来,睹此而欲告诉王夫人,恰好遇见贾琏、平儿,因此与他二人同回恰红院,同众人谈起想见王熙凤,故众姐妹就同他们一起去祖祠拜访王熙凤。路遇到刘姥姥等谈说奈何桥。在街道上得遇已为巡方使者的贾政,告诉他们自有一番遇合,各人当好自为之,并要贾琏回告王夫人卖掉京城中的房子回南京,并说这房子会被祝姓亲家买去。众人在阴间狱中见到衣衫褴褛的凤姐,得知其阳间所为而在阴间遭受的苦难,并竭力为她化解了被她逼死的尤二姐的怨仇,答应回阳世后完成她所托的二事,凤姐告诉众人她们还有一番相聚。回程中月老为绛珠、神瑛寄红线。
贾琏、平儿等回阳世后,将所遭遇告诉王夫人。王夫人看见他们身上所披的衣物并服了宝玉给她的药丸而痊愈,信其所说,就传唤林之孝处理房产,着令贾琏去铁槛寺办理凤姐所托之事,路上得遇骑牛吹笛的柳绪,因而结为昆季。至馒头庵拜会柳太太,知其为夫守灵,因无钱而无法送柩回籍,就答应出力相助并要求柳太太督促柳绪读书。回禀王太太后,众姐妹和太太大力赞赏并聚银千两相赠,王太太又命包勇护送。后馒头庵主持净虚死,其徒弟妙能没有着落,因她是带发修行,贾琏劝其还俗并作主将她许配给柳绪。
柳太太颇喜妙能,而柳绪平素与妙能也早已眉来眼去,自然一说即合,是日贾琏也留在庵中,原来这贾琏早已与净虚的徒弟妙空有一手,因此虽说师父去世,在妙空的旁边尚有一大堆孝衣,妙空就与贾琏混将起来,“贾琏走到妙空房里,见他睡在外间炕上,一窝小猫儿在他身上窜来窜去的玩耍……就坐在他妙空炕上,将一只手在胸前挤了一会,又在肚子上摸一会,还不见醒,给他一路混抓。”事后妙空吩咐贾琏第二日再于晚间来庵吃晚饭。
其时王夫人带着宝钗、珍珠(袭人)、李纨等去庵中,忽遇见柏夫人,柏夫人正是后来全书主角的祝梦玉的亲人,她见珍珠后就有相惜之情,别后赠送礼物给贾府,于珍珠的特别厚重。贾琏回来后禀报王夫人所办诸事,王夫人听其为柳绪的安排大赞他办得妥当并将柏夫人所送之物转给她。贾琏对平儿作了交待后被平儿嘲笑其有意于妙空。再回庵中,两人杯来盏去,“贾琏笑着噙了大口酒,低下头慢慢喂她,又嗑几个瓜子仁儿,粘在舌尖儿上递在他的口里……”不日,柳绪完婚后送父亲灵柩回故里。贾琏等送他上征程。恰好一和尚病病颠颠,贾琏求其起度,和尚言“端阳时候见处见,走处走”而去。至端阳日,贾府合府相聚后,贾琏出城,送了一个字儿回来也出家而去。贾家诸女得信大悲,后得王夫人的开导方止住悲痛。
适时有祝府送来贴儿。这祝府乃礼部尚书祝玉之府。祝玉弟兄三人惟有一子祝梦玉,是以极为痛爱,他夫人柏氏前见珍珠就看上了,同老爷谈过之后就打算向王夫人求亲。这时祝玉的表弟节度使松柱要离京出任,前来告别表兄,因谈起祝梦玉的婚事,松柱有女彩芒〈黛玉所转〉体弱且性格古怪,惟对梦玉有情,就要兄嫂收之为媳。不久,柏夫人就向王夫人求亲,王夫人欣然同意,但因袭人刚烈恐其不愿,故要求等南返后再慢慢商量。柏夫人因侄儿祝梦玉正在南方庆祝祖母七十大寿,届时大家都在南方更好说话自是高兴。
包勇送柳夫人母子回籍,路遇强盗,张玉友姑娘(妙能)发飞弹连连杀敌,众人平安到达江边,雇船东下,至杭州。柳绪于船头赏景,被邻船的祝梦玉所见。梦玉见柳绪玉树临风且有面熟之感,要求家人传讯求见。是夕与柳家人尽欢,醉后祝梦玉就靠在玉友的身上睡着。待玉友醒来见其脸上白里泛出红来,洁如美玉,即用手摸来摸去,惊醒梦玉,就将头睡在玉友怀里。梦玉因与柳绪和玉友缘分深厚,不忍同他们分别,就尽力加以挽留。奈何柳夫人因要实现先夫遗愿不得不返籍,三人只好泪别,订下三年后相见之约。
祝梦玉是往祖母处给她祝寿的。祖母将至七十,有子祝凤为礼部尚书,妻柏氏为都御史柏堂之女,安抚使柏龄之姐;二子祝筠,授四品金吾卫衔,赋闲在家,妻桂氏为兵部侍郎桂恕之姐,是梦玉的父母。三子祝露,为员外郎,染病在家,妻石氏为翰林石芬之女。祝母之女秋琴,字解元梅白,其二女海珠,掌珠姐妹深情,不愿分离,同嫁梦玉为妻。梦玉和二女同是不贪淫嗜欲之人,虽已成亲也“还同姐妹一样,不在夫妻枕席之爱。”尤其梦玉“虽自小儿最喜在姑娘丫头里打交道,不要说四亲六眷的奶奶姑娘们他见了亲热,就是一切家人媳妇老妈子他也是一样的心疼。但凡粘着堂客,哪怕极蠢极陋的得罪了他也不动气。”他经常说:“世上女人越生得极丑陋的,越要心疼。”并有一番道理,认为她们“■皮包着妍骨”,只是世上少有卞和、伯禾来理解她们、爱护她们,以致埋没终生,含冤地下。从此,他被称为情种。但他虽是情海里浸透的人,却不是好色之徒,与众女相处无异姐妹,众女也忘记他是男,自己是女。
梦玉辞别柳绪心中不乐,家人通报他的丈人松柱也正好到此,前往拜见。因他素喜静,不堪与众官一起看热闹的演戏,就辞出,带家人闲逛,来到一义冢,先拜林如海之墓,后遇林黛玉的香冢。得一锦匣,是为惜春所作黛玉之画像及二人往来的诗章和黛玉的《葬花歌》等。梦玉读到“秋色萧疏里、西风独自寒。已邀新月至,留待玉人看。”大喜,自诩为黛玉的知己。是夜,梦一丑女,风流作态要与之睡觉,梦玉不应。醒来初为不悦细思之乃知此女定非黛玉,打开锦匣,得睹黛玉仙容。
作别松柱返家,众女因其一去十余日仿佛掉了魂儿般,今他返回,个个都想留他多谈一会儿。梦玉先是拜见长辈,然后遍至诸女处一一拜会。其后与众姐妹诗文宴乐。后松柱拜见姑姑,与众人谈至梦玉的亲事。祝露因大哥、二哥已有儿媳妇,虽有松柱作保,要娶桂恕之女给梦玉以作三房的儿媳妇,但他仍要求将身边的得力丫环芳芸嫁给侄儿,祝母同意。是时丫环尚有紫箫与梦玉情深,得梦玉真情后誓守此身,并决心与梦玉相守。后贾母要于众丫环中挑自愿服侍三老爷。因祝露病中情绪不好,诸丫环有所顾忌,紫箫主动要求,并尽心力照顾,后得一药方须和血以服,紫箫也割破自己放血而得祝府之人深深感激。
寿日,祝母见石夫人一人来拜,没有子媳,心中凄惨,就请松柱、柏龄夫人前来作证,要求当日给梦玉和芳芸成亲以便石夫人可以带着儿媳来自己的面前,并答应以第一人位置留给桂怨之女。祝露因感紫箫的恩惠,要求将紫箫也嫁给梦玉,当时梦玉的老师鞠先生在旁,其有一女秋瑞早已对梦玉生有情愫,而二老也不愿女儿远离就要求将她一并收入房中作老大的儿媳,祝母早已对秋瑞有意,自是同意。梦玉又得以与三个自己热爱的女子相守。这府中尚有一女素兰,年二十有余,祝母本意把她安排到祝露身边,以便适时将她收为姨娘,但素兰惟对梦玉用情,贞洁自持,也为祝露所敬。但素兰用情不同于梦玉,梦玉与诸姐妹并非在床第和拥有上,而素兰却期盼能与梦玉有一夕之欢,长此郁郁不乐竟至成疾,梦玉得知后,前去探视。素兰述己苦怀,并要求能与梦玉有肉体之欢以成其一生,梦玉感其痴情,与之恩爱。素兰不久长逝。
这期间王夫人已通过祝凤将房子典买给回京的刘大人,准备四月二十日起程南下,自是一番忙碌。先有与柏夫人等义结金兰,接着又得会被薛姨妈收为义女的宝云,又将卖房所得资拿出一些给桂恕作赴伍的盘费,再有家中又遇前此劫妙玉的诸贼,幸得林之孝率人保护,打死生擒数人。宝钗等到妙玉曾住过的庵中又得会妙玉并言不久将与众人相聚,届时须得宝钗出力。后宝钗车马果遇一莽撞之车,得少女韩友梅,与宝钗有亲。因其父在世曾教以读书,后父母双亡,靠叔父生活,这叔父韩捣鬼是靠妻子的风流钱而过活,夫妻俩看侄女年龄大了,又出落的一朵花儿似的,就将她带到院中,希望遇一大头梳栊。姑娘不从,大哭而出,众大头因怕招至官府注意,赶忙叫其叔将她带回家慢慢再开其心窍,幸得路遇宝钗,王夫人有意将其给兰儿,就收她为义女,行六,被称为六小姐,待回南京后再说,后祝凤得弟之死讯,大哭,因此沉疴日益严重,竟亦不治而逝。
后贾家南归,经王夫人劝说,珍珠虽难舍贾府众姐妹也无法抵得过前世的姻缘,祝梦玉与宝玉长得相象,珍珠与他一见就有相熟难舍之感。友梅经王夫人说合也嫁给梦玉,后柏夫人的丫环芙蓉、桂怨之女蟾珠等同嫁梦溪,又得成金陵十二钗,但已不分正付。在京时,宝钗众小姐妹就已与为丫环的芙蓉共结金兰而无有辈分之分。这时贾府与祝府虽在两城,但经常往来,亲如一家,逢年过节,往往一起欢度。不久探春新寡,从远地来归,做了柏夫人的养女,有时径称祝探春。梦玉和宝钗间是两世知己,更有相感应的心灵,情同姐弟。祝母亦将家事托付老练的宝钗、探春等掌管,上下之人没有敢把她们视为外人、女流。两府虽男丁凋零,但在女眷的操持下,家业也蒸蒸日上。祝母、王夫人仍兢兢业业,不忘敦宗睦族,推已及人。凡佃户欠租的也不予追究。至除夕,祝母还派梦玉等四出探看,帮助有困难、有疾苦的度年过节。宝钗、梦玉等的结义阵容也更为扩大,众姐妹兄弟不分尊卑、行辈、男女,甚至连香冢已经荒废的黛玉也数在内。他们的誓愿是:“从此以后,贫贱勿弃,患难相持,虽富贵,勿相忘。”
先是已为广东廉州太守的桂恕率兵平定了海盗的骚扰,柳绪、包勇等立了战功。后有瑶人勾结蛮邦作乱,岭南节度使松柱拜大将军,率兵征讨。由祝筠、宝钗等发起、组织当地男女乡勇也前去参战。此时,得到神仙点化,宝钗是满腹韬略;珍珠也是武艺高强,分别成为主帅和大将,探春发挥特长主管粮草。战事结束后,因战功卓著,各有封赏。松柱得封定国公,桂恕擢兵部侍郎,祝筠擢太仆寺卿,祝梦玉也中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于是众人偕同进京,谢恩供职。到京后,拜毕皇帝、皇后,王夫人加封为慈惠夫人。于是,众人同返大观园,旧地重游,不胜今昔。特别是宝钗,经历了两世荣枯,心灵上有很深的伤痕,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有了更多了悟。
本书是《红楼梦》续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共一百回,叙贾家和祝家两府事件,有京城、金陵等空间相距很远的地点,且人物众多,事繁而杂,作者先以柳绪串连贾、祝两府,又以珍珠为中介人物将众多的关键人物连起来,针线细密,照应周到。
一般续书,都以标榜与前书相合而自抬身价,但本书的作者既于序中自称“断无彼人之梦而我亦依样胡芦梦之之理”,又于《凡例》中首条申明“此书本于《红楼梦》而另立格局,与前书迥异。”
是书的不同于《红楼梦》首先在人物形象和人物的关系上。书中人物多注意推己及人,行扶孝怜贫,同情弱小和不足之人,梦玉对长相丑陋和地位低下的女子一律用情、祝母对众丫环没有贾母昔日的威严,即于宝钗的性格也是爱人多于管束了。她成为“不为情染,独开生境”的全人,“幻境中的第一人物”,书中的许多人物的转世都须经由她的搭救方得以成功。于袭人也大加回护,被塑造成文武双金、立功显著的英雄。但如此以来,诸多人物都显得单薄。
宝钗不复红楼中的既贤又智的有爱有不足的女性,袭人也没有大观园中的既操心、爱护公子,又有心机的丫环了。就是祝母也没有贾母的谈笑风生或在危难的操心家业的生气而成了一菩萨般的没有多少生气的老太太。而书中主角祝梦玉、松彩等主角却更显苍白无力。尤其梦玉不复宝玉般的在与多方人物和诸多不同性格的姐妹交往显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和有血有肉的在生活中活动的人,好静的特点使祝梦玉只能与诸姐妹来往,而没有性格的女子们就无法造就有性格的男主角,所以除了知道他尊重女子这一特征外,其他的都很不明朗。
是书结构虽有自己的特点,但情节安排的却多荒唐。为写袭人、宝钗,竟让她们得仙授,领兵挂帅,而这情节对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都没有什么意义。正如《枣窗闲笔》所说:“《红楼复梦》笔意与前书大相反,前书初起只平平,愈作愈妙;此书初起亦颇有意致,愈作愈离,至后卷竟不成书矣。”
而且,本书也染上当时流行的小说的通病。写才子是满腹诗书外加大群妻妾,写才女是文才武功,领兵打仗;最后是才子佳合得中科举,于是加官晋爵,各得富贵。为使故事中人物出现或建立关系,又强加上无数异梦或者神仙点拨,使小说出现了许多琐碎多余的枝节。如妙玉的出现与后来友梅的身分及被王夫人认作义女实无多大关系。作者只意图把《红楼梦》中的流离人物搬入本书而不管是否合理,就借用神仙说法的俗套。
本书祝梦玉共十二妻室,合为十二金钗之数。这十二人都是前红楼诸女转世。松新芸为黛玉、鞠秋瑞为香菱、珍珠为袭人、郑汝湘为可卿、竺九如为湘云、梅海珠为晴雯、梅掌珠为宝琴、芳芸为金钏、紫箫为五儿、韩友梅为贾府狐仙、芙蓉为麝月、桂蟾珠为紫娟。原书各有际遇人,都得归祝梦玉此一惜花人,可谓荒唐,也使本书了无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