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专业简介
该专业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最早创办的专业之一。现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各 1 人。从 1949 年至今先后招收了 17 届本科生(约 210 人)、 12 届硕士生(包括缅甸语言、历史、文学和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等方向计 19 人),是迄今我国资格最老、师资力量最强的缅甸语言文学硕士专业。从 1999 年起,又招收了 3 名博士生。缅甸语言文化专业在全体教师多年的努力下,已相继开设出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缅甸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现状、经济等 20 多门课程, 正式出版了《缅汉词典》、《简明缅汉、汉缅词典》、《基础缅甸语教程》、《缅甸语三百句》、《缅甸文学史》、《缅甸文化综论》、《缅甸语概论》、《缅甸概览》和《缅甸经济》等教科书和专著多种。参加过一系列综合性辞书或专著的编写工作,并在国内各有关主要报刊上发表过不少论文,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关的学术研讨会。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培养能从事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涉外企业管理、新闻、出版、外语教学和外国问题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缅甸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能胜任实际工作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对缅甸的社会、历史、文化、外交、政治和经济现状等各方面有较广泛的了解,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有较广博的知识,英语水平达到四级,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和表达能力,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以及较强的适应不同社会职业需要的能力。
缅甸语是缅甸联邦的通用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甸语支。使用人口4000多万。
北京大学的外语学院:
院系点击:景色怡人的燕园、古朴厚实的博雅塔、波光荡漾的未名湖、古色古香的建筑、肤色各异的学子,构成了北大海纳百川的特质。北京大学拥有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缅甸语、泰语、菲律宾语等多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点,是东南亚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体系最完整的高校。
缅甸语言文化专业始建于1949年,目前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各一人。该专业至今培养了200多名本科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生。目前他们分别在外交、文化、新闻、经贸、安全、高教、广播等领域或国内外公司任职。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缅甸语言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本科生在校四年, 除了全面系统地掌握缅甸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以外, 还要学习缅甸概况、文化、文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以便适应多方面的需求。该专业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缅甸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现状、经济等20多门课程, 编撰出版了《缅汉词典》、《简明缅汉、汉缅词典》、《基础缅甸语教程》、《缅甸文学史》、《缅甸语概论》、《缅甸语口语教程》、《缅甸文化综论》等多种辞书和教材。
办学特色:该系设东南亚文化研究所、印尼-马来文化研究所、泰国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主体部分,师资阵容强大。
招考信息:2008年,该校计划招收亚非语言文学研究生16人,包括蒙古语言文化、朝鲜语言文化、泰国语言文化、印尼-马来语言文化、波斯-伊朗语言文化、东南亚文化、古代东方文明7个研究方向,其中就有3个方向为东南亚语言文学类。报考泰国语言文化、印尼-马来语言文化研究方向的考生需考相关国家语言;报考东南亚语言文化研究方向的考试科目为:东南亚历史与现状,缅甸语、越南语、印尼-马来语、泰语、菲律宾语中任选一。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日益密切,各行业都需要大量既熟悉东南亚历史文化现状、又精通东南亚语言的人才。我觉得考生除懂某一门语言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从当今世界发展的全局着眼,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现状,了解该国风土民情,为笔试和面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对该专业的学习研究感兴趣,勤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另外,由于该专业学生需到东南亚国家和民族地区做语言调查,行程较艰辛,考生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诞生在北大再铸辉煌、争创一流之际,她的前身是北京大学东方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和英语语言文学系。数十年来,这里汇集了我国最优秀的一批外国语言文学大师,如朱光潜、曹靖华、冯至、马坚、季羡林、金克木、田德望、闻家驷、陈占元、俞大絪、吴达元、赵萝蕤、杨周翰、李赋宁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