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潭石鼓歇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镇 情 概 况

石鼓镇位于湘潭县西南边陲,与湘乡市、双峰县接壤,东南毗邻青山桥镇,东北接分水乡,总面积为96.5平方公里。全镇辖歇马、石鼓、明道三个管区,其中,歇马属于特别管区,(因为有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故同时也有独立的职权管理与财务核算部门,乡级),全镇(含歇马管区,以下同)有34个村、1个居委会,13756户,总人口49645人。耕地面积为38753亩,其中水田35142亩、旱土3611亩。

石鼓镇边贸交易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距320国道仅15公里) ,环境优美,无工业“三废”污染,特别适宜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

自 然 地 理

石鼓镇位于湘潭县西南边陲,属我国江南丘陵中的湘中低山丘陵区。主要属冷家溪(厚3500余米)和板溪群地层(厚1600余米)。在歇马周家大岭一带有岩浆岩分布,属火山濆出的碎屑岩,它是一种复式花岗岩体,岩脉呈东西向斜式排列,脉长一公里左右。石鼓、明道管区也有多处分布。这种花岗岩,断面呈灰麻色,硬度较大,抗风化性能强,是良好的建筑材料,也可经机械制作,做成坚实美观的大理石等板材。

镇内地形为低山丘陵区。自西南、西北至东北,山脉环绕,东南向青山桥镇开口。最高处为昌山锦鳌峰,海拔755.1米,为南岳72峰之一。最低处为珠联村莫家村民组,海拔75.6米;镇域地势是西高东低,西北、西南至东南山地较高,中部沿河地区较低,自西向东倾斜。涓水支流——青山河发源于镇内位置最高的顶峰村,流经该镇17个村,全长15公里,从高屯坝出境,流向青山桥镇。

石鼓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夏时间较长,春秋较短,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夏季气温高,雨量多,适宜水稻两熟。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多低温阴雨,常有倒春寒,影响早稻和其他作物播种。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作用下,全镇广大丘陵区土壤多属含铁铝成分较多的红壤,偏酸性,肥力较低。山地土壤适宜林木主要以马尾松、杉木、油茶、油桐、楠竹等林木品种的生长。旱土适宜良种茶叶、柰李、葡萄、红薯、柑桔、辣椒等经济作物的培植。水田适宜水稻、特色红薯、湘莲等的种植。

石鼓镇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坐落在石鼓镇与双峰县交界处的昌山巍然屹立、气势磅礴;奇峦叠嶂、蔚为大观,方圆20公里,海拔755.1米,是湘潭县的最高峰。其主峰锦鳖峰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还有昌山西走的分支铜梁山,海拔613米,其峰云雾盘绕、风景秀美,有石龙寺、两湘亭、铜梁水库、曹家坳瀑布、曾国藩稍息亭、大三弯、顶峰等多处景点,其铜梁水库建于1958年,是湘潭县位置最高的小(一)型水库。库内绿水粼粼、碧波荡漾,乌龟山浮于水中,水面青山倒影、水天一色。

石鼓镇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大理石贮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农业主导产业以特色红薯、旅游伞业、无公害生猪和优质水稻为主。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发展特色红薯6250亩,并全部实现订单生产;发展旅游伞生产企业和专业作坊40余家,从业人数达1100余人;已建立了一个3万亩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并长期与天稷米业和弘达米业公司签订高价回收合同;工业企业有湘潭市电线电缆厂、歇马造纸厂、金川塑胶厂、电热合金丝厂、益康食品有限公司、弘达米业公司、灿焱环保木炭等骨干企业。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327万元,工业总产值14967万元,财政总收入为544.8万元,人平纯收入1992元。

近年来,石鼓镇党委政府秉承“绿色石鼓”理念,着力打造“绿色石鼓”品牌,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建好一个市场,繁荣两大产业,确保三个重点,办好四件实事”为工作重心,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了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两湘亭

两湘亭,位于湘潭县石鼓镇顶峰村与双峰县井字镇扶溪村交界的丫猪坳上,海拔500多米。以前,双峰县全境隶属湘乡县,此处正是湘乡与湘潭两县交界地,故名“两湘亭”。

两湘亭系花岗岩建筑,呈拱形。亭高2丈许,面积约40平方米,内有石桌石凳供行人休息。亭东西各有一拱形门,连接两门的山道全为2米多宽的石级道。凭东门,可观日出,阶石下是美丽如镜的铜梁水库(属湘潭县石鼓镇);倚西门,可闻扶溪潺潺流水,连绵起伏的大山构成一道翠绿屏障,风景迷人。西门亭顶上建有一石匾,上刻刚劲有力的“两湘亭”3个楷体字。

丫猪坳是石鼓镇顶峰村去荷叶、井字至南岳的必经之道,上坳后还需翻越海拔750余米的昌山上的“一字大脊”,山上人烟稀少,无处歇脚。据传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之家捐资修建了亭子和长达50公里的石板路。建亭时间已不可考,只是西门右门柱上“四月二十日”的字样还依稀可辨。传说过两湘亭上“一字大脊”脊顶上原来还建有两处新亭子,一曰瓦新亭子,一曰茅新亭子,可惜的是此两处新亭子现只剩下传说和地名了。

出两湘亭西门不远处,有一棵5人也合抱不了的大树,当地人叫它为“鸡爪树”,其枝状如鸡爪,所结果更象鸡爪。此树系落叶乔木,果不发芽,根不长枝。树旁原有建明朝的“土地冲庵堂”,至40年代末僧人还有100余众,“大跃进”年代才被拆除。“鸡爪树”传说是建庵时的僧人所栽。历经数百年,这只“鸡爪”仍孤立林海,无“后代”出现。因此,“两湘亭”和“鸡爪树”都已成了保护文物。

铜梁山

在双峰县井字镇与湘潭县、湘乡市交界处,有一座大山叫昌山。主峰灵应峰海拔755.1米,是南岳72峰之一。在主峰与鹰尖石之间,横卧着一条长达2公里的一字形平脊岭,当地人叫它“一字大脊”。相传有一仙人挑着两个大小不一的箩筐,掌灯时分就来到了大山脚下的花山村。热情好客的花山人见了这位外来客人,格外欢喜,他们以美酒佳肴相陪,不知不觉已到鸡鸣。仙人突然想起师父“鸡鸣前一定要翻过大山”的教诲,趱告辞,挑起担子飞也似的上山去。可是,送客的花山人一会儿便发现,那人的担子搁在了山顶,扁担成了一条“一字脊”,两个箩筐便成了一字脊两端的“峦柱”,形似一个巨大的铜梁。因此,铜梁山这个美名便叫开了。

铜梁山上层峦叠嶂,有著名的周公寨、劈山寨、云牌寨、野鸡寨、鹿角寨、仙女殿、响水潭瀑布等景点。相传古时响水潭有飞瀑两叠,悬泻300余米,如银练挂空。曾国藩曾为自己选此为百年之后的安眠之地。可惜现在这里只有了一个美丽的顶峰水库,银练成了明镜。因从荷叶、井字去湘乡、湘潭必须翻越这一大山,山上至今完整地諐有分别从同乐、花山两村上山到顶峰相会的宽2米共长达20余里的石级,传说就是曾国藩兄弟为坐轿上县城、省城而修建的,故称“曾氏古道”。人们口中至今还传着一首歌谣:“荷叶有个曾大人,经常坐轿去进城。去时稍息竹山坳,回来轿歇万福亭”。

铜梁山的主峰至今还有雷祖殿和灵应寺的古址,传说曾有女修贞于此而升天,峰顶建有材料全系花岗岩的仙女殿。殿内有联云:“仙掌层云青山近,女道千古白云高。”此殿修建时间不可考,但殿门石柱上“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建”字样还清晰可辨。站在峰顶,可远眺两湘两衡和双峰五县市,天下独秀的祝融峰好像就与脚下的铜梁山相接似的。清代一等毅勇侯爵、著名外交家曾纪泽的咏铜梁山诗道:连山壁立亘铜梁,屏障萦回百里长。隔树群峰排鸟翅,插天磴道诎羊肠。春深野草出无际,泉近高田旱不荒。浩荡晴空云雾尽,忽看衡岳出苍茫。

水利基础设施

石鼓镇现有小Ⅰ型水库两座(铜梁水库、响水潭水库);小Ⅱ型水库四座(十一水库、将军水库、吃水拓水库和坝塘水库);骨干山塘3706口;大小河坝105座;干渠8条,长108公里;支渠105条,长310公里;提灌机埠52处,装机容量390KW。总蓄、引、提水量1776.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8万亩。

道路交通设施

石鼓镇交通便捷,距320国道仅15公里,距湘乡火车站仅35公里,距湘潭至衡阳西线高速公路仅十多公里(正在规划中)。县道主要有山花公路和黄歇线,其中长达12.8公里的山花公路(湘乡山枣—湘潭花石)贯穿其中并全部实现水泥路硬化,为镇内主要交通干线;

乡道主要有四条,分别为道贯嘴—四路港、石嘴头—铜梁山、石鼓—西冲、石嘴头—歇马四条。其中道贯嘴—四路港这条乡级公路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水泥路硬化工程,其他3条预计在今、明两年也可全线实现水泥路硬化;

村级公路的建设步伐也逐年加快。到2005年底,全镇共有村级公路78条,长218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其中,栗山、双河、路口等村主干道路面已基本实现硬化,沿红、群星、石鼓、海云、将军等村的主干道的硬化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电力通讯设施

近年来,石鼓镇加大了信息工程的建设力度,3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除顶峰村外都实现了固定电话“村村通”,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率也达到85%以上,基本摆脱了偏远山村信息闭塞的困境。到目前为止,全镇有85%的农户开通了固定电话,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移动电话。

电力等基础设施也得到加强。镇区内新建了1个35千伏变电站和1栋电力供应大楼,用电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农网改造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至2005年末,全镇有27个村已完成农网改造,其余7个村预计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也可全面完成农改任务。

近年来,石鼓镇农业生产发展较快。2005年,全镇共实现农业总产值12594万元,人平纯收入达1992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5105万元和612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7.05%和11.07%。

1、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

大力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稻,建立了1个3万亩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并与天稷米业签订高价回收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2005年,全镇种植优质稻面积达到3.5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2%;林业部门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和滥砍滥伐的整治力度,认真搞好了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全镇的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大力扶植生猪生产,改良生猪品种,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生猪生产来势喜人。从2001年起到现在,全镇共出栏生猪38.2万头。涌现了象赵德明、邱国新、王体寺等一大批的专业养殖户。生猪生产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据统计,2005年,全镇年养殖100头以上生猪的农户就有120多户。养猪协会等农户协作组织和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开始出现,组织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动物防疫做到了及时有效,生猪生产正在向良性发展轨道的迈进。红薯和旅游伞等特色产业也发展迅速。2006年,全镇特色红薯种植面积发展到6250亩,并全部由益康食品有限公司实行订单收购;旅游伞生产企业和专业作坊达到40余家,从业人数达到1300余人;扶植了益康食品和弘达米业2个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全镇已初步形成了以粮食、生猪、特色红薯、旅游伞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惠农政策效应明显,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两个中央1号文件“三补一免”等支农扶农政策,全镇农民直接减负增收414.13万元。其中,发放直补资金104.99万元,粮补资金67.84万元,免征农业税241.3万元;劳务经济迅速发展。2001年到现在,全镇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850人。其中新增外出务工者3200人,新增劳务收入2560万元。

3、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近4年来,全镇累计完成农业基础设施投资86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1732处,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0.9万亩;投入乡村公路建设资金68万元,硬化公路10公里,整修乡村公路52公里,为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如联合收割机等)打下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教 育 事 业

石鼓镇现有在编在岗教师300人,有中学3所,在校学生2100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2700人。

近年来,石鼓镇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全镇各中小学校顺利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大力推行课改,提升教学品味,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大大提高。2005年,全镇小学生毕业率达到了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率达到99.5%,高中入学率达到85%,全乡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年辍学率为0.6%。

医疗卫生事业

石鼓镇目前共有卫生院3所(石鼓中心卫生院、歇马卫生分院和明道卫生分院)。其中,中心卫生院于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后成立,是一所防疫、保健、门诊、住院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等乙级医院,并获县药品质量信得过单位、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中心卫生院自组建之后,总院实行“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核算、财产统一管理”的体制,院领导恪守“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坚持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全乡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原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起,又被县市指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文化广播事业

石鼓镇群众自发组建的电影放映队、业余花鼓戏剧团、木偶剧团、乐队等文艺团队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团队在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境内尚存电影放映队3支,业余花鼓戏剧团1支,铜管乐队7支,腰鼓乐队8支,龙狮队23支。团队丰富多样的活动,逐渐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有线电视入户率也逐年提高,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架设光缆50多公里,同轴电缆200多公里,总投资近200余万元,为群众提供40余套高清有线电视节目。到2005年底,全镇有线广播电视入村达到22个村,入户率为20%。

老 龄 工 作

近年来,石鼓镇全体老年协会的成员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医,老有所为的思想理念,积极开展了老年人的各项工作,真诚为老年人服务,取得了较好成效,老龄工作年年被评为省、市、县的先进单位,其突出的工作成绩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较为突出海云村老协会,在1995年至2003年期间,还多次被市、县老龄委授予“十佳村老协会”称号。今年欧冲村老协还将参加全国的先进评选活动。

唢 呐 风 情

石鼓民间唢呐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素有“唢呐之乡”的美誉。其唢呐传人更是一代胜过一代,石鼓镇安乐村陈庆丰是石鼓唢呐的精英人物,1956年,陈庆丰与朱梅江、王雨池、左元和、袁碧琪共五人创谱《哭懵懂》,并将此曲谱在湘潭县农村群众艺术观摩会演时首演成功,获一等奖。同年年底,他们以湘潭地区代表队身份,参加湖南省农村群众艺术观摩会演,《哭懵懂》节目再次获奖。随后,省会演领导小组将陈庆丰、朱梅江、左元和三人列入湖南省代表团成员,1957年他们带着《哭懵懂》曲目上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哭懵懂》被评为优秀节目,并代表全国进驻中南海怀仁堂作了汇报演出,当时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观看。这样,在中南海上空,第一次回荡着石鼓骄子演奏的、造诣高深的唢呐之声,为石鼓乃至湘潭文化事业发展史写下辉煌一页。

石鼓的唢呐文化经久不衰,一直流传下来,70年代以后,又有优秀传人左金宇、莫柏槐分别两次晋京演出,并受到过宋任穷、屈武等领导人的接见。近年来,石鼓唢呐技艺又取得长足发展,演奏队经常在省、市、县组织的唢呐大赛中获奖,在2003年2月湘潭市首届唢呐艺术大赛中,《畅音子》、《哭懵懂》又荣获一等奖;在2006年7月份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暨全国首届民间吹歌展演活动中,湘潭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中国南派唢呐第三代杰出传人莫柏槐,带领石鼓民间唢呐艺人代表队,作为我省唯一代表参加演出,以集体合奏《哭懵懂》和个人独奏《双点鼓》技惊四座,赢得了现场与会领导、全国各地参赛代表队以及7万余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并得到了组委会领导和专家评审组的高度评价,获得全国民间艺术表演“优秀表演奖(最高奖)”荣誉。这是继左元和朱梅江50年前进入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以及去年莫柏槐同志获全国乡土艺术表演成就奖之后,湘潭县石鼓镇民间唢呐艺术再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另外,本次活动石鼓镇中青年演奏员左天露因用鼻孔出色演奏唢呐曲目而获得民间吹歌个人表演三等奖。

2006年5月,以石鼓唢呐为核心的青山桥民间唢呐艺术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为挖掘和保护石鼓镇本地唯一的一个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艺术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自此,石鼓唢呐艺术的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石鼓旅游伞

地处石鼓镇昌山之麓的安乐村、花楼村、铜梁村等一带有着上百年的制伞历史。解放前从事做伞的工作有三千人之多。年产雨伞120万把,产品远销湘潭、长沙、宜昌、汉口、安庆、南京等地。仿造的菲菲伞、自制的小花伞、大棚伞、油布伞也销到了衡阳、广 州、港澳并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但到解放前夕,制伞业和其他行业一样萧条衰落销声匿迹了。直到解放后,由于政府重视制伞工业,1952年,在党的领导下派来了工作组,把那些制伞工人重新组织起来,并在将军桥原莫氏祠堂内,成立了“湘潭县国兴雨伞生产合作社”,制伞业才重新兴旺起来。到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制伞工艺进入技术改良、创新和进步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内,又开发了时尚美观的晴雨伞和菲菲伞,产品也远销中南亚各国。

60年代中后期,市场风靡经久耐用的、以金属材料为骨架的布伞,传统油褙伞的生产销售初显衰势。70年代至80年代初,流行小巧精美、携带方便的折叠伞,油褙伞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油褙伞的生产也就从此成为历史。

改革开放后,旅游业的悄然兴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石鼓制伞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石鼓的制伞技术工人将传统的制伞技术和人们的时尚消费需求有机嫁接,开发生产旅游伞。从此,石鼓制伞业迈入了稳步发展的生产经营轨道。

到目前为止,石鼓镇共有各类大大小小的制伞企业和家庭作坊 42家,从业人员 1200余人左右,年生产各类旅游伞伞骨 460多万把,生产成品伞 300万把左右,产值约1500余万元。42家制伞企业中已具备一定基础、已形成一定规模,年产值在150万元以上的制伞企业有 14 家,其中以赵文超的伞业规模最大,年生产规模达30多万把,其次,安乐村周汉宇、周汉超等,年产值100 万元以上。

石鼓旅游伞的品种繁多,以布料的选用来分,有丝绢伞、布料伞、皮纸伞、丝绒伞四大系列。以伞的尺寸来分,有15cm~600cm(伞面直径)的8个规格。按伞的用途来分,有装饰伞、旅游伞、工艺伞三大系列。总共有10个花面、500多个品种。

现今的石鼓伞,共功能由过去单一的挡雨功能,拓展为挡雨、遮阳、欣赏、装饰、馈赠、收藏,并广泛应用于广告、商务礼仪、食品点缀、摄影和舞美道具。石鼓伞不仅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消费品,更是人们重要的精神生活消费品。伞作为雨具的单一功能概念已经被历史彻底改写。

随着伞的功能转化,石鼓旅游伞的市场定格于发达、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中城市、风景名胜旅游区。主要消费群体定位于中高收入人群。2005年,石鼓旅游伞内销北京、杭州、福建、桂林、南岳等地,出口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产量的90%。

石鼓制伞业能够在经历一百多年的兴衰沉浮后流传至今,就充分说明它具有强盛的产业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是由其丰富的产品内涵和特定的市场需求所决定的。首先,在制伞业的初始阶段,伞具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为制伞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产品用途多样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伞市的地域空间和消费群体快速扩充,加快了石鼓伞走出湖南、走出国门的步伐。其次,制伞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80多道工序全部是手工制作,且分工精细、专业化程度高,以石鼓目前的产量计算,可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5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300多万元。制伞的主要原料楠竹、杂木、桐油均是就地取材,可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所以,农村为制伞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再是,制伞工艺中的80多道工艺均需娴熟的手工技能,石鼓制伞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制伞技术工人和管理、营销能人,这是石鼓制伞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四是传统工艺技术和时尚消费理念的有机嫁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有机整合,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有机联动。赋予了石鼓制伞业“传统特色”的产业时代内涵,产业发展“内存”充裕。五是纯手工制作的产业特色,使制伞业对场地、设备、资金没有太高的要求,适合于分散生产、流水作业、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这是其它制造业所不具备的发展优势。

石鼓制伞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基础坚实、市场需求可观,且产品颇具特色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它的出现,将给石鼓镇地方经济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楼房高了,街道宽了,路灯亮了,店铺多了……昔日偏僻落后的石鼓镇,如今商贾云集,信息灵通,三产活跃,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之一。

近年来,石鼓镇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大力培育支柱产业,统筹规划镇区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参与镇区开发建设,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目前,镇区面积已达到 30 公顷,人口 9200 人,户数 2210 户。镇区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齐全,镇区农网改造达到 100%,绿化率达 12%,城镇化率达到16.2%。

在大力改善交通、通讯、电力、医疗等基础条件的同时,通过开发农贸大市场,有力的推动了镇区内商贸流通。镇区产业以“电线电缆厂”、“弘达米业”、“灿焱环保木炭“、“电热合金丝厂”为主,皮鞋、家具、旅游伞、养鸡等其他一、三产业为辅,初步形成了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宽敞明亮、商贾云集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按照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规划,石鼓镇将大力改善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资新建农产品加工厂和农科教中心,重点投资600多万元建好一个垃圾填埋场,搞好农贸市场第二、第三期工程开发项目。镇区垃圾场和汽车站正在修建当中。小城镇正在向上档次,上规模、上品位迈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