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害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理解害羞:心理透视

译者: 王兵

作者: (英)克罗泽

简介 ······

临床学家很早就认识到,社会关系问题和许多心理疾病联系在一起,例如抑郁,但是当前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认为,容易经历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人们把相当多的注意力用来寻找合适的干预形式,帮助具有社交恐怖症的那些人克服他们的问题。本书的目标是把对害羞的研究集中在一起并加以评价,这些研究是在心理学的框架内完成的。在许多年前,写就这本书的可能性不大,但而今,对害羞及相关话题的兴趣增加了。这一研究表明,理解害羞并不简单。心理学家在寻找对害羞的解释中,利用了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对儿童发展的研究、行为遗传学、寻找人的基本气质和人格特质、对社交相遇的分析、焦虑和脸红的生理学以及心理干预等,来帮助害羞的人克服严重的社交焦虑

害羞和社交焦虑引起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兴趣。

发展心理学家询问:

是什么使人害羞?

家庭成员内部的基因式早期经验容易使人害羞吗?

人格理论家询问:

害羞是不是一种基本的人格特质,

它同内倾或焦虑有什么不同?

社会心理学家考察害羞和尴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致力于探究脸红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

为什么你在相当不引人注意的场合会脸红?

害羞和尴尬是不同的焦虑形式,

还是不同的情绪?

如何理解神经过敏?

对社交焦虑如何进行临床治疗?

作者简介 ······

雷蒙德・克罗泽是英国卡迪夫大学心理学教授,英国心理学会会员。他的研究兴趣涉及儿童期和成年期的害羞、脸红的性质和原因,艺术创造力的发展,决策的合理化过程。他的主要(编)著作包括:《害羞与尴尬:社会心理学的视角》(1990)、《制造的乐趣:对设计的心理反应》(1994)、《决策:认知模型与解释》(1997)以及《国际社交焦虑手册》(2001)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