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品牌:八王寺汽水
东北第一甘泉传说一:
沈阳大北关有座修得十分有气派的寺院,名叫八王寺,又称大法寺,寺门前有一口井,井水清澈甘冽,味道甜美,这就是驰名东三省的“东北第一甘泉”。据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用八王寺的井水煮茗,他常命人千里迢迢把井水送到紫禁城,以供他饮用。提起八王寺的井水,还流传着一段神话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八王寺周围都是低洼地和大苇塘,人们吃水非常困难。有钱人通常买从城里运来的水饮用,穷苦人家则只能喝又苦又涩的泡子水。到了清初,有个叫莲花的姑娘住在八王寺附近。莲花的父母早逝,她靠父亲当八旗兵时挣下的家业过活。莲花姑娘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待人和气,人人都说她长了副菩萨心肠。
有一天,八王寺一带来了个要饭的老太太,她穿着破衣烂衫,拄着根拐棍,挎着个柳条小筐,天天挨家挨户乞讨。这老太太每次到莲花家门口,莲花都把她请到屋内,给老人洗脸擦手,端茶上饭。到了冬天,莲花又把自己的衣服给老太太穿,免得老人家受冻生病。虽然如此,老太太却从来没向莲花道过谢,莲花觉得这是自己应做的事,也从不埋怨。
终于有一天,老太太告诉莲花她准备永远离开八王寺这块地方,问莲花有什么愿望和要求。莲花想了半天说,八王寺附近的老百姓吃不到好水,只要老人家打口甜水井,她就心满意足了。老人家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莲花的要求。从那天起,一连七七四十九天,老太太站在八王寺的殿堂一动不动,她的两只胳膊上点着10根长明不灭的大蜡烛。之后老太太请八王寺老和尚发动人力在山门前挖井,到第100天时,井里冒出了清亮的泉水。周围的老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那老太太和莲花姑娘却悄然消逝,人们再也没见到过他们,只有八王寺的甜水井世世代代留在了人间。
传说二:
八王寺门前东南50米处有清泉一眼,俗名“八王寺井”。据《沈阳县志》记载:“井泉清冽甘芳,为沈阳诸泉之冠”。泉水如此驰名,也有一段历史故事。从康熙东巡饮用此水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拜谒福陵、昭陵,瞻仰沈阳故宫,靠骆驼从北京运玉泉水来饮用。因路途遥远,玉泉水到沈阳时已沉淀浑浊,难以饮用,使用八王寺水洗之。不料,用竹杆搅动,少时,八王寺水俘于上部,用银勺舀出品尝,更比玉泉水甘冽。乾隆皇帝大喜,从此皆饮用八王寺清泉水,故称之为御用之水,盛称“东北第一甘泉”。
八王寺汽水厂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现为沈阳八王寺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饮料生产专业厂,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由民族资本家集资创办的碳酸饮料工厂,始建于192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汽水生产专业厂。素以“八王寺汽水够汽够味”称誉东北三省。八王寺®商标曾被评为辽宁省著名饮料商标,八王寺橘子汽水被评为国家轻工部名牌产品,八王寺®果子蜜汽水被评为沈阳市名牌产品,同时被誉为沈阳“老字号”。
公司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八王寺街90号,毗邻沈阳东西快速干道和著名商业街---中街,属商、居旺地,交通十分便利。厂区占地面积30500平方米,现有生产厂房4座,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办公楼2座,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2003年8月改制后的八王寺斥资上千万元,改造并购进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具备了24000瓶/小时及600桶/小时的瓶(桶)装水生产能力。公司现有员工158人。已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100多家销售网络,以及沈阳市及周边近40多家的连锁运营平台。并拥有先进的订水及客户管理系统,全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公司以天然矿泉水和碳酸饮料为两大核心产品,传承八王寺®汽水的传统配方,在保持八王寺®汽水老口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特点,对现有产品进行了改进,开发出2大系列、20多个品种以及多种口味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而今的八王寺人肩负着振兴民族饮料品牌的重任,一批年轻的经营管理人才正在为再创八王寺的辉煌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关知识“八王寺”矿泉水采自位于现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院内的“八王寺矿泉井”,该井深120多米(属深循环地下井),年设计出水量为30多万吨,该井已被国家国土资源部认定为国家矿产资源,也是目前少有的仍用于商业开发的“文物井”。该矿泉井采出的矿泉水属偏硅酸锶型,水质甘洌,不含任何添加剂,水中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镁、锌、钾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