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是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为培养理工结合的新型人才,开创和发展我国的原子能科学技术而于1955年筹办,1956年正式建立的。五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近七千人。他们中间有核科技和其他学科的著名专家,有国家政府的领导干部,有国防科技战线上的将军,更有一大批在核工业和其他战线上无私奉献,成绩卓越的无名英雄。
理工结合是我系办学的特色,我系培养的学生不仅物理、数学、外语等基础强,而且工程素质良好。近十年来加强了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技能的培养,并拓宽了专业面,使毕业生面对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有很强的适应和竞争能力。我系已从1993级学生开始实施本硕统筹培养,每年有60%-70%的学生被免试推荐为研究生,用六年时间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或用九年时间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余学生四年本科毕业。
我系现设两个本科专业:即工程物理专业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每年共招收本科生150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还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每年招收30人。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系设有两个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七个二级学科: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医学物理与工程,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安全技术及工程;是国内唯一的具备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全部四个二级学科的高校,其中“核技术及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三个学科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在2003年一级学科评估中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物理学一级学科下的“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二级学科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目前我系以学科交叉为手段,积极培养新的学科方向。在“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自审增设了“医学物理与工程”和“ 安全科学与技术”两个二级学科;“物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立了“粒子物理实验” 、“ 粒子物理理论” 和“光子学与光量子测控”学科方向;2005年自审增列了“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的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安全技术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每年招收研究生100多人,还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此外,我系还培养“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和“安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系科研工作已经取得诸多瞩目成就,形成发展态势良好的科学研究格局,培养出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凝聚力强的科学研究队伍,科研经费及人均科技效益连续几年在清华大学名列前茅。主要研究方向有核技术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仪器科学与技术、医学物理与工程、高能天体物理、公共安全技术等。近五年来,共获授权专利4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其中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项目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03年中国专利金奖。
我系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院士2人,正高级职务28人,副高级职务38人;另外还有博士后研究人员23人,校级兼职教授17人,其中12人为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
当前我系正在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把清华大学建设成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做出自己的贡献。